朱克力
市場主體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在國民經濟循環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措施,持續為市場主體減負激活力。
今年二季度以來,受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增長面臨不小挑戰,市場主體普遍承壓。我國堅持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目標,及時推出并著力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實落地,以改革激活力,促進公平競爭,多措并舉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
當前,推動經濟運行企穩向好已取得階段性進展,但經濟恢復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重點要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信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逾1.6億戶,比10年前增加近2倍。眾多大中小市場主體融通發展,支撐了經濟總量、財政收入,承載了就業創業基本盤,是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供需兩端來看,唯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信心,方可有效增加供給,促進消費需求,不斷釋放內需潛力,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持續動能。
應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穩經濟不僅要為市場主體輸血,更要促進市場主體自我造血。除了實施好紓困措施和扶持政策外,尤其應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好二者作用。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另一方面,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競爭中性原則,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應繼續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進“放管服”改革有利于激發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促進國民經濟循環。在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實落地過程中,既要創新實施宏觀政策,也要堅持放管結合、放管并重,兩者結合可形成組合效應、產生倍增效應,有助于擴需求、促投資、帶消費、增就業,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增強發展后勁。還應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優化政府公共服務,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推進政府刀刃向內,不斷刪繁除弊,以法治護航加快行政職能轉變。例如,持續深入整治涉企違規收費,嚴格劃定權力邊界,嚴肅查處亂罰款、收過頭稅費等行為。
應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應力促市場主體發揮更大作用。一是瞄準科技前沿,鼓勵和引導行業優勢企業自主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提高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二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合理確定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定位,完善產學研合作利益機制。三是著眼數字經濟、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合作創新,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共享創新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