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進博會)劉珺:人民幣國際化、數字人民幣協同發力將成數字貿易重要推動力
中新網11月5日電 題:劉珺:人民幣國際化、數字人民幣協同發力將成數字貿易重要推動力
中新財經記者 夏賓
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數字貿易的創新發展:機遇與挑戰”分論壇5日在上海舉行,交通銀行行長劉珺在出席論壇時稱,人民幣國際化、數字人民幣協同發力,將成為數字貿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持續增強的綜合國力、貨幣金融市場的深度、效率和開放性一定會為人民幣提供堅實的信用支持,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性也會持續上升,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前景可期。”劉珺稱,隨著數字技術帶來貨幣信任機制的嬗變,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將形成數字貨幣與現有主權貨幣共生與相互交織的新局面。
劉珺還表示,中國是數字貨幣領域研發測試的先行者,數字人民幣相較其他主權性質的數字貨幣,具有技術相對成熟、試點范圍廣且場景豐富、兼容性安全性高等三大優勢。更為關鍵的是,中國有超大的市場優勢,14億人口、41萬億元的消費規模構成了全球需求的重要來源,也催生著全球最為豐富的場景化生態、最為多元的新經濟業態。
“人民幣國際化、數字人民幣協同發力下,注入數字化元素的人民幣國際化2.0版將持續提速,并成為中國國際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切入點。”劉珺認為,以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潛力作為“磁石”,加速促進要素“走出去”“引進來”雙向流動,同步豐富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應用,以場景建設拓展人民幣國際化的廣度和深度。
對于數字貿易發展,劉珺還提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彰顯了中國應對全球化“逆流”的戰略定力。“我們要與時俱進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范式、鍛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范式躍遷,同時有效消弭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均衡、更加包容和更加可持續方向發展。”
此外,劉珺認為,數字經濟語境下,科技成為全球化的主要驅動力。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IoT(物聯網)一切皆互聯的情況下,它是新經濟的根本特征。因為數據是流動的,數據是廣域的,科技是互聯的,科技是泛在的。
他表示,擘畫數字化時代的未來,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幾何級數甚至冪級數增強算力和保密性,區塊鏈技術運用分布式記賬系統標記全球貿易流,跨境貿易價值分配將更趨公開透明,將推動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全球經貿新格局、新秩序會加速演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