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外資如何保持“強磁力”
藍慶新
近日,商務部發布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利用外資數據,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898.6億元,同比增長14.4%,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1.7%,吸引外資量增質優趨勢明顯。在世界經濟衰退、地緣政治沖突頻發、國際投資疲軟的背景下,我國仍然獲得外資青睞,成為自1993年起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折射出強大“磁力”和發展韌性。
隨著我國要素成本上升,我國吸引外資的驅動因素逐漸轉變,由成本驅動逐漸轉向市場和制度驅動。一方面,我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人口數量,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了人口眾多的中產階級和富裕階層,橄欖型社會結構正在形成,帶來了龐大且潛力無限的國內消費市場,給外資帶來無限商機。
另一方面,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施制度創新,通過實施外商投資法、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系列開放措施,構建全方位的引資制度政策體系。深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落實RCEP等國際區域經濟合作規則,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吸引外資制度紅利,形成吸引外資量增質優的制度保障。
盡管短期內受疫情影響,但從長期看,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技術積累創新發展勢頭強勁,基礎設施完備且支撐力強,擁有雄厚產業基礎,產業配套齊全,技術開發成本較低,這是其他國家難以取代的優勢。外資在中國能擁有長遠穩定的發展環境,能在高科技制造業和服務業投資中獲得更多機會,且能更好獲得所需的各種產業配套支持,形成了我國外資量增質優的持續動力。
就國際發展大勢而言,盡管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但是全球化趨勢沒有改變,世界各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沒有改變,跨國公司全球配置資源、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內在動因沒有改變。像中國這樣穩定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持續、配套良好、具有多層次市場紅利和創新性制度紅利的國家,自然受到外資青睞。
未來,中國吸引外資將逐漸向引導外資方向轉變。應順應產業結構升級趨勢,逐漸引導外資向高技術、高標準、綠色低碳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投入,持續提升投資結構,夯實引導外資的優勢基礎。
要強化國內基礎。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對不符合外資準入條件的規章予以廢止和改革,創新實施有效利用外資的政策法規,落實知識產權保護專業化、政府采購公平化、外商訴求處理及時化、服務保障精準化。建設公平有序、競爭規范、高效開放國內統一大市場,打通市場關鍵堵點,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資源通暢流動,在持續擴大居民收入基礎上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增強外商投資信心。鼓勵外資成立在華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引導外資實現產業升級。
要夯實國際保障。大力推動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深化RCEP合作,積極申請加入CPTPP、DEPA等區域經貿合作協定,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將中國產業鏈緊密融入、牢牢嵌入全球和區域生產網絡,形成產業鏈和供應鏈優勢,增強利用外資的持久韌性。倡導全球化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大力開展與頭部跨國公司和發達國家地方政府合作,拓展外資合作國際空間。積極開展對外招商,創新招商模式,推動政府部門、投資促進中介、外商服務公司聯合“走出去”,在國際上宣介中國投資優勢,展現中國市場魅力。(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