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頭警方就公布一起利用人工智能(AI)實施電信詐騙的典型案例,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鐘內被騙430萬元。此事也引起網友熱議。
5月24日消息,今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微信公眾號發文,提醒網友警惕“AI換臉”新騙局。
協會表示,面對利用AI技術的新型騙局,廣大公眾需提高警惕,加強防范。針對“AI換臉”新騙局,中國互聯網協會提出以下兩方面防范建議:
01.做好個人信息安全第一責任人
1、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防止信息泄露:不輕易提供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信息給他人;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驗證碼等信息;不要貪圖方便把身份證、銀行卡照片等直接共同存放于手機內。
提示:發現App過度、強制收集個人信息,請至12321.cn投訴。
2、陌生鏈接不要點,陌生軟件不要下載,陌生好友不要隨意添加,不明二維碼不要隨意掃描。管理好自己的朋友圈,也不要輕易向陌生人開啟手機屏幕共享。
3、做好個人防護,安裝安全軟件,防止手機和電腦中病毒。對個人賬戶的安全狀況保持警惕,尤其是陌生設備的登錄情況,防止微信、QQ等被盜號給親朋好友帶來麻煩。
4、對于不常用的App,建議卸載前注銷個人帳號。
提示:App不提供個人帳號注銷方式,或為注銷帳號設置各類障礙的,請至12321.cn投訴。
02.遠程轉賬務必需要多重驗證,把好“錢袋子”
如果有人自稱“家人”“朋友”“老師”“領導”通過社交軟件、短信、電子郵件等以“手機掉水里了,學校需要緊急交輔導班學費”“人在境外旅游,需要幫忙買機票”“給領導辦私事,需緊急轉賬”“遭遇車禍,需要馬上手術”“情況特殊,需要過橋資金拆借”等各種方式和理由誘導你轉賬匯款,務必第一時間提高警惕!
在AI時代,文字、聲音、圖像和視頻都有可能是深度合成的。在轉賬匯款、資金往來這樣的典型場景,要通過回撥對方手機號等額外通信方式核實確認,不要僅憑單一溝通渠道未經核實就直接轉賬匯款!無論對方是誰!
提示:遭遇詐騙信息,請至12321.cn反詐專欄舉報,如發生資金損失請及時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