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7月9日電 (記者 瞿宏倫)8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論壇在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舉行。
論壇聚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探討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分享生動實踐和典型經驗,為全球共謀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復蘇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行動。
中國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王志斌表示,各地因地制宜構筑多渠道“兩山”轉化路徑,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社會經濟效益明顯,民生福祉改善到位。
圖為宣讀“踐行‘兩山’理念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的倡議。 瞿宏倫 攝貴州省政協副主席、民盟貴州省委主委冉霞介紹,貴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6%,縣級以上城市控制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涂瑞和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分析了綠水青山作為珍貴自然資源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只有留得住保護得好綠水青山才能保住后續發展的可能性和發展潛力,才能源源不斷的利用綠水青山提供的生態服務和價值。
“在深圳,建有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貴陽,城市的中心也有濕地來保護鳥類和更多的物種的聚集地。”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則從親身經歷出發,通過視頻分享了中國在踐行“兩山理論”方面做出的實實在在努力。“我們要加強合作并和大家分享綠色的技術和經驗,我相信我們可以共同推動綠色發展。”
“作為滿足人民更高需求的特殊產品,生態產品除具有一般產品的價值外,還包括蘊含其中的生態環境價值、生態資源價值和生態文化價值。”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宏偉表示,“綠水青山”生態資源具有全民或集體所有的公共屬性,能帶來廣泛、可持續的人類福祉,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具有天然的共同性。
論壇上宣讀了“踐行‘兩山’理念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的倡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