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9月9日電 (范宇斌)今年下半年以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一系列舉措密集出臺。為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上海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著力在激發民企科創活力、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等方面下功夫。
從上海民營經濟發展態勢看,今年上半年,上海民營經濟運行呈現全面恢復態勢,對外貿易增速提高,投資和消費、服務業和規上工業產值均由降轉增,產業發展迅速恢復,稅收、新設主體恢復增長。
上海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集聚了一大批民營科技企業。“2023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303項獲獎項目中,民營企業牽頭或參與的項目占比超過60%。”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朱啟高告訴記者,他們正不斷加大面向民營科技企業的政策供給,引導社會資本投向上海重點創新發展領域,開展惠企助企服務行動,還打造了“上海華僑華人科創服務基地”,打造華僑華人“引、聚、留”一體化服務平臺。
“為吸引更多‘硬科技’民營初創企業扎根上海,我們合力建設各具特色的‘環大學’創新創業集聚區,深化校區、園區、城區‘三區聯動’。”朱啟高說,同濟大學嘉定校區與上海國際汽車城核心區、大眾總部園區、汽車零部件園區銜接,聚焦新能源與智能汽車、智能出行與智能網聯等技術領域,輻射帶動形成產業高地。
為民營企業科創賦能,上海市工商聯與高校聯合建設制造業民營企業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汪劍明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工商聯將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賦能。
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方面,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亦出“新招”: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組織開展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推動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產業鏈。今年以來,已對接企業13346家,解決需求2074個。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小企業辦主任吳志琦告訴記者,接下來將加強研發公共平臺搭建,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要發揮領軍企業‘頭雁’作用,包括創新賦能、資源共享、服務供給、提供市場。加強技術和產業鏈的供需對接,打造‘上海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服務聯盟,從財政、人才、金融等多角度給予入庫企業更多支持。”
吳志琦表示,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還將支持民營企業在現代化產業體系“主賽道”和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賽道”上大顯身手。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營經濟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
為打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深入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免處罰”“免強制”清單制度,已累計惠及經營主體1.4萬多戶,免罰金額近7.4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首個省級跨部門多平臺網上信用“一鍵修復”機制,助力企業重塑信用,已累計完成“同步修復”各政府部門的行政處罰信息4251條;率先出臺盲盒經營、網絡直播營銷、網絡交易平臺算法應用等合規指引幫助企業進一步增強合規意識,維護合法權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