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數西算”全面啟動以來,西部樞紐節點可謂成就斐然,以寧夏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所在地中衛為例,目前已建成投運14個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機房面積34萬平米,累計安裝機柜5.7萬個,持續增強算力供給,推進綠色發展,滿足大模型等發展需要。同時,中衛IDC產業業務方向正向云網一體智算中心進行轉型,已建成全國領先的“萬卡+”智算基地。移動、電信、聯通、百度等一批智算中心也在全速推進。
在推動算力建設、向智算中心演進的過程中,為更好地承接東部算力需求,西部集群還在不斷增強網絡建設,推動算網融合,提高網絡運載能力,以構建足夠的運力,實現與算力均衡配置,提升算力使用效率。
算力高效使用需要運力支撐
當前,全社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持續加快,算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生產力,能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東數西算”工程的重要目的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通過在西部建設數據中心,提高算力供給,以滿足東部更多的算力需求。
不過,算力的發展離不開運力的支撐。在算力需求快速增長時,如果運力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數據信息就不能及時流暢地傳輸與共享,算力也就難以在數字化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這也就要求加強東西部的互聯互通,提高運力建設,增強網絡運載能力。
根據實際來看,運力建設需要面臨跨區域、跨層級連接的挑戰,想要提升網絡傳輸效率,需要進一步加強多地互聯,加快低時延、大帶寬、廣覆蓋、高可靠網絡的建設。
建設“雙節點”,中衛持續加強網絡能力
為加強運力建設,提高網絡傳輸能力,西部樞紐節點所在地區目前采取多項舉措。其中,中衛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其相繼獲批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是全國首個“雙節點”城市。
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扁平化的信息網絡架構,中立的開放的立場屬性,是天然的算力網絡發展的服務平臺,中衛市積極推進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在時延、帶寬、覆蓋范圍上持續提升。
國家(中衛) 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接入企業已超20家,流量已超500G,接入能力達到1.5T,100%覆蓋中衛集群,中衛集群每家數據中心現在都是三線機房,互聯網出口帶寬達到18T,實現中衛到北京的單向時延8-10毫秒以內,到上海的單向時延15毫秒以內,到廣東的單向時延20毫秒左右。
降低時延、提高帶寬、加強多地互聯之外,網絡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也是提高運載能力的必要一環。對此,中衛市也高度重視,推出了一系列的舉措。如國家(中衛) 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聯合多家安全行業龍頭企業建設的寧夏中衛集群的網絡安全服務能力平臺。該平臺全部建成后,將保證寧夏中衛集群在數據存儲、生產、經營、銷售、輸送各個環節的安全,強化自身安全保障,提升網絡攻擊的應對能力和網絡安全的感知防護能力,確保集群與集群、集群與城市之間傳輸網絡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衛還在網絡使用上給予企業優惠補貼,實行長途傳輸第一年100%、第二年80%、第三年60%的退坡機制的獎勵政策。通過此,中衛不斷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發展數字經濟提供完備的服務保障,打造全國數字企業創業的新福地。
通過多項舉措,中衛正建立起更加優良、安全的網絡傳輸能力,加上頂層設計、產業轉型、 政策支持、能源供給、數據安全、人才培養、配套設施、招商合作等保障性工程,中衛已經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構建起明確的方向指引與良好的基礎支撐。中衛將依托此努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政策高地,高標準建設大數據產業中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