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公司鉆研話術模板,開發AI語音群呼系統,為貸款中介提供定制服務。下游的貸款中介非法收集、使用消費者信息,利用外呼的人工AI語音,冒充信貸部門誘導貸款。日前,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挖出了一條貸款中介后面的黑灰產業鏈,比較完整地揭開了公民個人信息從被泄露到被利用的過程。
個人信息怎樣泄露的
上海市有不少消費者近期經常能接到號稱銀行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通話中,對方能非常準確地講出消費者的姓名、家庭地址、工作單位等個人隱私信息。執法調查發現,目前在貸款中介行業,騷擾電話問題比較突出。
執法人員對貸款中介行業的多家公司初步調查后,首先鎖定了一家貸款中介進行突擊執法檢查,當場在這家公司負責人的手機和工作電腦中發現大量購買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該負責人以2888元錢的價格購買了4萬多條消費者個人信息。購買的信息當中包含消費者的姓名、電話、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
這些貸款中介公司主要是通過出售個人信息的黃牛購買個人信息。比如花了7500元錢買了5000條消費者個人信息,據黃牛講,這些個人信息都出自某金融消費APP的5000個注冊用戶;還有以3900元的價格買了3000條消費者個人信息,出自某貸款APP的注冊用戶個人信息;還有花3000元的價格買了2000條消費者個人信息,出自一款某借條APP的注冊用戶信息。
貸款中介非法獲得大量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后,首先會把這些信息以文件的形式,上傳到AI語音群呼系統的后臺。
利用AI群呼騷擾客戶
貸款中介購買個人信息后對消費者進行多維度轟炸式騷擾。第一種是通過人工撥打騷擾電話的方式。第二種是通過AI群呼語音系統向消費者撥打騷擾電話。一個AI群呼賬號每天可以向消費者撥打3000到3500個左右騷擾電話。第三種是通過短信群發平臺向消費者發送騷擾短信。一個群發平臺賬號可以向消費者每天發送22萬條的騷擾短信,而且價格極其便宜,花了8400元錢,核算到每條騷擾短信的成本也就三四分錢。
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這家貸款中介非法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三種方式中,通過AI群呼語音系統騷擾消費者的方式,引起了他們重點關注。女孩聲音實際是一個機器人發出的,使用了事先錄制好的語音模板進行群呼撥打。這家貸款中介使用的“AI語音群呼系統”,不論消費者如何回答,它都能對答如流,力求多角度窺探消費者需求,誘導消費者通過中介辦理貸款。這套事先錄制好、成體系的語音話術,只要消費者不掛斷電話,即便最初表示拒絕或是沒興趣,AI語音系統也會根據相應的關鍵詞,自動推進語音片段,誘導消費者繼續溝通和對話。
記者還注意到,這套AI語音系統根據消費者的通話時長、對話輪次以及和AI系統溝通中出現的一些關鍵詞,自動對消費者進行A—F六個級別的所謂“評級”。隨后,根據評級結果,再采取人工撥打電話的方式,進一步騷擾消費者,誘導消費者貸款。系統會根據統計的信息,在ABC三個主要類別里邊進行人工回訪。
執法人員順藤摸瓜,對開發和銷售這個AI語音群呼系統的平臺進行摸排調查。這家AI群呼系統軟件公司的客戶遍布全國多個省市,有1200多個賬號購買了這套AI群呼系統。他們的AI語音平臺,可以根據貸款中介公司等買家客戶的需求,定制語音話術。
執法人員對這家AI智能呼叫平臺調查時,發現上海有三十幾家貸款中介公司也曾購買、使用這個AI智能呼叫平臺。多家貸款中介涉嫌非法購買和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這些信息的價格和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隱私內容及精準度等方面密切相關。首先是通過了AI群呼系統初篩的信息,都是有貸款需求的客戶。其次這個信息當中包含的要素比較多,有客戶的姓名、電話、年收入等精準信息,甚至傾向于向哪家銀行貸款等非常精準的信息。 據央視(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