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雙減”,推進“石榴籽·中國夢”工程,提高浦江、溫宿兩地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9月18日,在浦江縣科協(xié)的支持下,浦江縣杭坪鎮(zhèn)中心小學301班與阿克蘇市溫宿縣第三中學301班的同學們相約“云端”,走進跨越萬里的科普課堂,共同參與“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
風是怎樣形成的?風的大小和速度為什么不一樣?這個風向標的方向怎么總是在變?風速儀一會兒快一會兒慢該怎么記錄?……活動中,浦江縣杭坪鎮(zhèn)中心小學援疆教師、浦江縣杭坪鎮(zhèn)中心小學校園氣象站負責人、溫宿縣第三中學科學教師共同協(xié)作、密切配合,帶領浙疆兩地的孩子踏上探“風”之旅,發(fā)現(xiàn)“風”世界的奧秘。“使用風向標測量風向時,風向標對的風向箭頭指在哪個方向,就表示當時刮什么方向的風。” 兩地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一起認識風,制作風向標和風速儀,并學會了如何正確判斷風的方向和速度。
“今天的浦溫兩地‘云端'全國科普日活動給了我們無數(shù)的感觸,是我們師生成長路上寶貴的財富。我想有援疆教師的牽線搭橋,有浦溫兩地科協(xié)和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學校的科普之路一定會越來越寬闊。”溫宿縣第三中學科學教師說。
浦江縣科協(xié)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堂跨越萬里的“云端”科普課,借助科技手段,打破時空的壁壘,讓兩地孩子共享“科學大餐”,希望能成為他們一段新奇而又難忘的學習旅程,同時激發(fā)他們的科學興趣,啟迪科學思維,孕育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
作者: 徐麗珍 來源: 浦江縣科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