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3年中國信息通信業發展高層論壇在京召開。中國鐵塔副總經理尹文凱受邀出席論壇,作了題為《深化共享發展 共筑數字底座》的主旨發言,他表示,中國鐵塔全力支撐基礎電信企業加快5G網絡部署,助力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移動寬帶網絡,實現了5G發展全球領先。
尹文凱指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更加凸顯,數字化轉型發展浪潮已經由概念的普及逐步走向落地的實踐。以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術不斷迭代創新,進一步與各行業的深化融合發展,成為了數字經濟的重要驅動力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建設高質量的數字基礎設施,支撐5G、算力網絡等產業高速發展,不斷夯實數字經濟的發展底座。
通過行業幾十年的積累和中國鐵塔成立以后的快速建設,中國鐵塔的站址規模已經達到210萬座,遍布全國各地,形成了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專業化運營能力。尹文凱表示,為了更好地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鐵塔持續深化共享發展,服務國家大局,從多個方面提供具有鐵塔特色的解決方案。一是深化共建共享,加快5G新基建,落實網絡強國戰略;二是夯實能力,加強數字平臺建設,賦能千行百業,助力數字中國戰略落地;三是強化科研創新,擴大算力供給,筑牢算力底座。
尹文凱強調,共建共享既是中國鐵塔的使命所在,也是價值所系,所以我們在成立之初,就牢牢樹立了“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獨建”的發展理念,并多年來一以貫之,持續為社會和行業創造共享價值。一是在行業內不斷深化共享,截至目前,5G利用已有站址建設的比例已經超過了95%,新建基站共享率也從中國鐵塔成立之初的14.3%大幅提升至83.6%。二是跨行業不斷擴大共享,推動“社會塔”變“通信塔”,促進5G基站與交通、電力、市政、公安等行業基礎設施融合共建,在今年承建的新建地面塔中,就有37%的基站利用社會資源完成建設。三是將共享的成效真正體現到助力行業降本增效上來。共建共享在為5G建設注入加速度的同時,真正為社會和行業減少了重復投資建設和資源浪費,助力行業效益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為更好地解決5G建設中存在的選址難、進場難等問題,中國鐵塔與地方政府和行業充分協同,積極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導、鐵塔統籌、行業協同、社會支持、共建共享”的5G建設新模式,目前已經在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文旅、醫療、教育、交通等重點行業推廣應用。去年中國鐵塔與三家運營商客戶聯合開展了疑難站址攻堅活動,現在解決率已達到了75%。從實踐效果來看,5G建設新模式切實有效地推進了深度覆蓋和疑難站址的攻堅,為建設精品網絡提供了有力保障。
尹文凱表示,今年以來,國家就深化共建共享,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標準,中國鐵塔將全力落實這些新要求,進一步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工信部等十四部門聯合下發的深化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文件要求,與電信運營企業充分協同,全力支撐共建共享機制建設、統籌集約建設、加快站址入法入規和加強跨行業合作。二是協同地方政府全面落實《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工程技術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為行業在新建建筑物中預留資源,通過平等接入鞏固共建共享,進一步推動行業地位提升和降本增效。三是全面落實工信部等國家部委的專項工作安排部署。
尹文凱指出,中國鐵塔充分利用“點多面廣、站高望遠、配套齊全”的資源特點和專業化運營優勢,變“通信塔”為“數字塔”,基于“鐵塔+大數據+AI”創新定制多款行業應用產品,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賦能賦智。目前已有超過21萬座鐵塔蝶變升級為“數字塔”,服務林草、環保、水利、國土、應急等40多個行業,助力政府提升綜合治理水平,支撐鄉村振興、守護藍天碧水凈土、防災減災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加快落地。
在助推鄉村振興上,中國鐵塔基于農村地區的80多萬通信基站,不斷加大視頻監控、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在農業生產、鄉村治理、耕地保護等領域的應用,助力各級政府提升鄉村數字化水平。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鄉村數字治理“一張圖”的打造,中國鐵塔融合了安防監控、農業氣象、應急廣播、村務信息等多種數字應用,為鄉村治理提供了主動預防、發現、解決問題的綜合解決方案。
在全力守護藍天碧水凈土上,中國鐵塔通過“鐵塔+5G+AI ”,為環境治理領域裝上“千里眼”“順風耳”“智慧腦”,架起全天候動態監測的“環保天網”,實現從人防到技防、智防的跨越式升級,助力高標準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其中,中國鐵塔在京津冀等28個城市部署了3200多個大氣監測點位,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區域網格化大氣監測;在河北、山東、黑龍江等24個省對秸稈焚燒進行了實時監控預警,覆蓋了近50萬平方公里農田及周邊區域。
在支持防災減災事業發展上,中國鐵塔依托基站站址構建地震、防火、防汛等多元立體的智能應急感知網絡,提升風險監測、預警、預報的數智化能力,為護衛生命財產安全貢獻鐵塔力量。在今年京津冀特大暴雨及東南沿海地區多次臺風應對的過程中,中國鐵塔視聯平臺為地方應急指揮中心提供了應急調度及災情研判服務,同時發揮鐵塔高位監控的優勢,為多家主流媒體提供慢直播信號,及時呈現汛情現場變化,不僅為地方政府抗災搶險提供了手段,也極大地增強了群眾防風避險能力。
尹文凱還指出,當前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中心+邊緣”的梯次化布局正在形成。在加快建設國家樞紐節點和大型數據中心的同時,邊緣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也逐步凸顯。中國鐵塔擁有210萬站址和100萬機房資源,緊鄰用戶側,覆蓋各類業務場景,是天然的、理想的邊緣計算節點。中國鐵塔提前布局,推動“通信機房”向“數據機房”的升級,未來將為廣大用戶提供拎包入住的邊緣基礎設施共享服務,以及基于AI軟硬件的邊緣智能計算和邊緣算力共享服務。為此,中國鐵塔將不斷加強算力領域的研發創新,打造邊緣算力服務的新能力。
在AI算法方面,中國鐵塔依托統一的鐵塔視聯平臺,研發了適用于中高點位視頻應用的AI算法倉,打造了環境感知、物體辨別等多種類的標準化產品,為各業務場景的邊緣算力應用提供更加經濟高效的數智化解決方案。目前,中國鐵塔的視頻AI算法倉管理專用算法近200個,已服務政法、交通、環保、水利等多個行業數字化項目,應用成效獲得用戶好評。
在算力設施方面,中國鐵塔針對大帶寬的視頻流數據和大連接的物聯網數據,研發了邊緣計算網關,結合客戶的業務場景需求,靈活加載AI算法,實現本地智能處理和快速響應。從漁政執法、智慧鄉村、智慧國土等業務場景的試點應用效果來看,大幅提升了業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