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深秋,涼風四起,寒意漸濃。而近期不絕于耳的裁員消息,更讓這個秋天多了幾分蕭瑟和肅殺。
10月12日,新華社援引美國CNN報道,高通公司計劃裁員1258人,波及崗位包括工程師、法務和人力資源。
10月19日《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諾基亞計劃到2026年底將公司員工人數從目前的8.6萬人縮減到7.2萬~7.7萬人,即最多計劃裁員1.4萬人。
與此同時,某職場社交平臺有網友爆料稱,AMD將開始在中國進行裁員,其中上海研發中心是重災區,涉及300~450名左右的員工,占比10%~15%。
2023年ChatGPT橫空出世,各路英豪掀起“百模大戰”。然而,“全球并不同此涼熱”。在AI創造奇跡的同時。“裁員潮”席卷全球,從電信業到電商,從“大廠”到“小作坊”,裁員陰影籠罩著各行各業。
寒冬已至,設備商“斷臂求生”
全球經濟持續面臨不確定性,電信行業似乎正在降溫。近期,英國電信、南非運營商Cell C、沃達豐、芬蘭電信、加拿大電信等國外運營商紛紛宣布裁員,而美國運營商正走在削減5G投資的道路上。國內5G建設步伐雖然依舊遙遙領先,但是5G網絡投資規模總體穩中有降。
為何走出了疫情,包括電信行業在內的全球經濟發展卻沒有如預期般復蘇?
對此,獨立電信觀察家老解表示,疫情期間供應鏈緊張,整個電信行業囤積的庫存超過了正常水平。但疫情結束后,全球經濟放緩,歐美市場出現了通脹,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不斷加息,物價上漲的同時,資金成本也在快速增長。物價上漲抑制了用戶需求,運營商收入增長放緩,庫存消耗速度變慢;資金成本上漲則增加了運營商的財務壓力,使得投資放緩。
產業鏈發展從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面對運營商庫存消耗與網絡投資的雙重放緩,諾基亞等電信設備商營收出現下滑,特別是在高利潤的北美市場,諾基亞下滑40%,進而導致盈利水平下降。展望未來,全球經濟走勢短期內難以扭轉,設備廠商未雨綢繆,提出裁員計劃。例如諾基亞在三季度財報中指出,其員工數量將從8.6萬人減少至7.2萬~7.7萬人,到2026年總共削減8億~12億歐元的成本。無獨有偶,愛立信也在今年2月宣布全球裁員8500人,并在8月關閉了北美現場服務業務,裁員750人。
除了受經濟環境影響,設備商裁員也是行業周期的正常波動。Omdia首席資深分析師楊光表示,移動通信十年一代,大規模網絡建設會持續2~4年,這是行業的高潮;之后運營商投資收縮,直到下一代技術出現,這時候就是設備廠商的冬天。為了熨平這個周期,裁員、發展新技術,擴大業務線是企業穿越周期的重要手段。
就全球分布來看,楊光認為,中國市場是目前最好過冬的一個地方。面向未來演進,華為大力推廣5G-A等新技術。與此同時,三大運營商持續加大對算力、AI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幫助設備商抵消了5G的下滑。而從市場分布客觀分析,諾基亞、愛立信等國外設備廠商的裁員與中國市場關系不大,根本問題在于歐洲市場的長期低迷以及北美市場的大幅下滑。近年來歐洲運營商投資普遍謹慎,甚至流露出對未來代際投資的疑慮,亦即對5G-A沒有興趣,對6G也不感冒;北美市場的5G投資高峰已過,下滑趨勢明顯;印度市場發展不錯但需求總量較小,難以彌補北美市場和歐洲市場的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行業而言,如果有信心再反彈,裁員就只是短痛,但如果對長期趨勢缺乏信心,裁員將對產業進步造成負面影響。“現在的問題是長期趨勢并不明朗,歐洲市場的問題可能預示著每十年一次大規模網絡投資的模式不再持續,產業周期可能顛覆,這樣的前景對于成熟頭部廠商來說難言樂觀。”楊光表示。
時局難定,芯片市場或迎新一輪洗牌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基礎行業、智能世界的基石,芯片行業歷來是“人紅是非多”,在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的持續打壓下,更是變數陡增。當下,盡管全球芯片行業有所回暖,但整個行業仍面臨著經濟下行壓力和競爭加劇的挑戰,英特爾、高通、AMD等芯片大廠紛紛宣布了裁員計劃。
不少言論稱,高通裁員與華為Mate60 pro帶來的沖擊有關,但老解認為,影響雖有但需要持續發酵,不會如此快速顯現,本質上華為Mate60 pro上市與裁員關系不大。
事實上,高通、AMD等芯片企業某種意義上是以消費者市場為主的公司,受市場需求波動影響較大,智能手機、PC等消費電子市場的持續低迷是這些企業裁員的重要因素之一。IDC在8月下調了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期,預估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1.5億部,同比下降4.7%,創下十年來新低。短期趨勢不樂觀,長期預判不明朗,芯片企業裁員削減成本在情理之中。
同時,美國制裁帶來的市場前景不確定性,也是企業不得不棄車保帥的重要因素。消息稱,AMD上海研發中心將面臨300~450人的裁員。作為AMD在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AMD上海研發中心主要負責CPU、GPU和APU等產品的設計、開發和測試等工作,在過去為AMD帶來了不少創新的技術和產品。但在美國對華半導體限制政策和全球芯片供應緊張的雙重壓力,AMD不得不縮減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和業務規模,以應對營收和利潤的下滑,提高核心競爭力和效率。這是AMD應對當前時局的一種戰略選擇。
另外,我們看看高通,其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由于中國市場需求降低,高通在中國市場對手機芯片收入下滑了25%,但中國市場仍然是高通的大市場,給高通貢獻了64%的營收。由此可見,美國封鎖芯片出口實非明智之舉。
綜上,大變局時代,企業裁員原因錯綜復雜,而透過表面看本質,裁員無一不反映了行業變局、時代變局,以及當局者的識局、謀局、破局。
風云聚散期難定,魚鳥飛沈勢不同。有人崛起,有人裁員;有人推出新賣點,有人收縮產品線。在變局之下,行業發展有了更多可能,新一輪洗牌或許已經悄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