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精品一区-日韩专区一区-亚洲小说欧美激情另类,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app麻豆,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貴州榕江:加速傳統產業迸發新的數智“玩法”

產經
TIME
2023-10-29 15:40
中國新聞網
分享

  中新網貴州榕江10月29日電 題:貴州榕江:加速傳統產業迸發新的數智“玩法”

  記者袁超 劉子衿

  電子商務(E-Commerce)是數字經濟產業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它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化工具,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和經濟活動方式,促進了商品和服務的創造、銷售、交付和交換,為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抓住這一機遇,近年來大力發展短視頻、直播電商、線上營銷等新業態,深入實施貴州電商發展“十百千萬”工程,讓手機變成新農具,讓數據變成新農資,讓直播變成新農活,加速傳統產業迸發新的數智“玩法”,助力榕江縣數字經濟產業不斷發展。

  近日,記者走進榕江縣新媒體產業園,看到這里的數字化浪潮方興未艾,人人都是代言人、人人都是“推薦官”,他們有一個新的身份——“數字新農人”。

資料圖為榕江縣新媒體產業園。榕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新媒體創業讓返鄉青年找到了歸屬感

  村里的農特產品通過短視頻、直播電商、線上營銷這個新媒體賽道,賣到粵港澳大灣區、每天天麻產品交易額30萬元左右……這是榕江縣“90后”青年唐勝忠返鄉創業短短一年多時間交出的成績單。通過加入新媒體發展賽道,他帶富了一方鄉親。同時也在加速傳統產業迸發新的數智“玩兒法”。

  2021年的榕江縣新媒體產業園成立,吸引了40多家電商企業入駐,唐勝忠所在的貴州山呷呷集團就是其中一家。

圖為在榕江縣新媒體產業園內,主播在直播帶貨天麻產品。中新網記者袁超攝

  “這是新鮮挖出來的天麻,可以燉雞、泡茶”“純天然楊梅熬制,收到貨后要放進冰箱”“我們青白茶茶湯綠明清亮,茶香淡雅,色翠而幽香……”唐勝忠和同事們的直播帶貨聲此起彼伏,網絡訂單不斷刷新。

  2022年3月,在外打拼了7年的唐勝忠看到家鄉發展新媒體的勢頭,毅然決定從廣州返鄉創業。初回榕江,唐勝忠開始和團隊創作劇情,拍攝短視頻推薦家鄉小丹江苗寨。夏日的午后,稻田里蟲鳴蟬叫,魚兒在清澈的河流里暢游……苗寨里一幕幕淳樸的原生態美景出現在各類短視頻平臺。“成批的游客不斷涌進苗寨。”唐勝忠告訴記者,藏在深閨的村寨文化、特色產品一下子就被挖掘出來了。

圖為唐勝忠以家鄉小丹江苗寨為創作背景,拍攝短視頻。受訪者供圖

  “游客幾乎都關注了我的社交賬號,帶回去的農特產品吃完后又會通過線上來找我回購,有的甚至還形成了長期合作,訂單不斷。”唐勝忠笑言。

  曾經的榕江,是國家級貧困縣,“擺脫大山,外出發展”基本成了當地年輕人的共識。而如今,這些走出大山的年輕人更想借助互聯網優勢,帶著家鄉一起走出大山。

  換上侗族服飾,調整手機支架方向,吳幫云在母親的配合下進入直播,母親負責做家鄉菜,吳幫云彈奏侗族琵琶,唱著侗族大歌,短短15分鐘,已有1000多人收看直播。直播間,她是網友口中的百靈鳥——“侗寨小吳”,關掉直播,回到工作中,她是晚寨村的黨支部書記。

  受縣里發展新媒體產業思路的影響,吳幫云注冊了社交帳號,工作之余拍短視頻展示鄉村美景和民族風情。在積攢了一定的粉絲量后,吳幫云開始直播帶貨,把村里農戶種植的水果、釀造的蜂蜜等特色產品推銷出去。

  吳幫云介紹,嘗到了網絡帶來的紅利,現在村里許多農戶都開設了帳號,通過直播,帶領網友一起去池塘抓魚、去山上摘果,讓大家從云端直接來挑選想要購買的產品。“平常一天有300元至400元的交易額,最高可達2000多元。

圖為在榕江縣本地主播身著民族服飾帶貨茶葉。中新網記者袁超攝

  “一部小小的手機既扮靚了鄉村,又富裕了自己。”吳幫云坦言,村里返鄉青年通過新媒體創業,不僅帶動村民致富,還讓鄉村生活變得更具活力和有趣,曾經想擺脫的大山,已成為大家安心生活的歸屬地。

  “浪潮里的弄潮人”尋找到價值所在

  戴瑤瑤在榕江村超舉辦期間,隨手發布的一條視頻收到了10萬的點贊和超4000條評論。憑借著網友對村超和榕江濃厚的興趣,戴瑤瑤開始了短視頻創作,視頻里她通過展示當地侗族不同的民族服飾,粉絲量瞬間漲到了7萬。

  依托榕江縣官方設置的免費攤位,戴瑤瑤在村超現場經營起民族服飾出租拍照的生意,一時間,穿著民族服飾看村超幾乎成為每個女生來到榕江必“打卡”的項目。戴瑤瑤笑言:因為她們喜歡漂亮的服飾,哪怕她們不懂足球比賽,都愿意從天南地北飛過來體驗一次“變身”侗家阿妹。

圖為戴瑤瑤(中)身著侗族服飾與前來參加村超的潮汕英歌舞表演者合影。受訪者供圖

  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線上“種草”侗族服飾的網友不計其數,戴瑤瑤直播間里常常被“上鏈接,想購買”的評論刷屏,推出的各類創新侗族蠟染服飾,僅兩個星期的時間銷售超700件。“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也是在邊學邊做,新媒體浪潮中,促使我在不斷‘開發’新技能。”

  今年30歲的劉婷2012年來榕江旅游時,便被當地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一直想來此生活的她,終于在2019年找到了機會。看準當地新媒體產業興起的時機,在電商領域打拼多年的劉婷加入到了當地的新媒體團隊,除了自己帶貨,她還對各村寨的“新農人”們展開新媒體培訓,來榕近5年的時間里,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榕江從事新媒體行業的人越來越多。

圖為在榕江縣新媒體產業園內,劉婷在直播間帶貨當地特色農產品。中新網記者袁超攝

  劉婷介紹:“新媒體產業園成立以來,每個月都會針對各村主播進行一到兩次的培訓,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及時了解新媒體市場的變化,以此來保證在瞬息萬變的新媒體環境中不掉隊。”

  “教會農戶,教富農戶,這就是我來此工作的價值所在。”劉婷說。

  在榕江人人都是“家鄉推薦官”

  相比于滔滔不絕的帶貨直播現場,羅幸金的直播現場顯得格外安靜。戴著老花鏡,仔細翻看直播間網友提出的詩句與成語后,56歲的羅幸金彎腰、弓步,手握著毛筆,在紙張上落墨,一氣呵成書法。羅幸金說:“書法不僅要寫得大氣,還要個性十足,更要有神韻。”

圖為羅幸金在直播間向網友展示書法。中新網記者袁超攝

  看到榕江新媒體產業如火如荼發展,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的羅幸金萌生了當主播的想法。2022年4月,他在家里人的幫助下學習相關操作,并注冊“羅幸金書法”帳號正式開啟了他的直播之旅。

  羅幸金認為,順利開設直播間并不難,難的是如何留住網友觀看。為此,他跟著產業園內的年輕主播學習,還制定了一套直播計劃:每天直播兩場,第一場是網友吃飯玩手機的時間中午12點到下午2點;第二場是網友下班回家休息的時間晚上8點到10點。“有時候播開心了把時間搞忘了,播到了凌晨12點還舍不得關直播。”劉幸金向記者打趣道。

  在劉幸金看來,直播既打發時間,還可以宣傳書法文化。“太多本地的網友都私信我,想讓孩子跟著我學習寫書法,我堅持寫書法40年了,覺得有很大的意義。”

  小縣城,大產業,鼓腰包。在田間地頭,一句句分享種植故事,介紹產品特點的“榕江普通話”冒出,農戶既是產品的生產者,也是產品的推薦者,更是市場的受益者。在縣城街道,舉著手機拍攝、直播榕江煙火氣已成為榕江各“百姓主播”的常態,盡管不是專業的主播,但是,他們依然用最飽滿的熱情推薦榕江景點、美食和文化,邀請網友前來榕江。

  鄉鄉有網絡達人直播服務中心、村村有新媒體直播團隊、寨寨有“村寨代言人”……如今的榕江,人人都是“家鄉推薦官”,數字經濟產業助長了大山里新經濟不斷發展的強勁勢頭。(完)

THE EN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刊載之目的為傳播更多信息,如內容不適請及時通知我們。

相關熱點

  新華社倫敦10月26日電(記者郭爽)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新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說,目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對于防止南極地區海洋進一步變暖可能作用有限,未來南極...
業界
  據上證報消息,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今日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在交通銀行開立的數字錢包,首次采用數字人民幣結算了 10 月 19 日在交易中心平臺采購的一船...
業界

相關推薦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