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是構建我國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光信息網絡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與承載底座,對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意義重大,其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作用日益凸顯。奠定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基礎,也支撐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一大批新興數字產業提速崛起,在加快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尤為顯著。國家“十四五”規劃、信息通信業“十四五”規劃等對于光信息網絡的未來趨勢高度重視,千兆光網發展、全光網演進和服務能力升級成為重點內容。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東數西算”工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加快推進,數據中心規模增長迅猛,算力規模達到全球第二近期,國家全面啟動了“東數西算”工程,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上述需求這一工程將對光通信領域的高速光模塊和光器件、超大容量傳輸、多層協同、前沿技術演進等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機遇,助推相關技術和產業加速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召開“第六屆光信息與光網絡大會”,特邀全球知名院士、專家、企業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討從發展趨勢到技術研討再到解決方案的最新進展,共同搭建產學研用的大平臺。
大會亮點
多位國內外院士、專家親臨現場做精彩報告,共同探討光信息網絡的前沿技術及最新產業應用, 展望全產業鏈發展趨勢。
三大運營商,華為、中興等龍頭企業悉數到會,將覆蓋全產業鏈最新研究熱點,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深入探討前沿技術、發展戰略、促進產學研各方交流合作。
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光通信芯片、器件與模塊、光交換與光網絡、量子信息、光網絡安全、新型光纖、空天地激光通信、數據中心、光互聯與組網、光信息處理、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通感一體化、算力承載網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將近400家企業、高校、研究院所、重點實驗室共同參加,將集中展示最優秀技術、最尖端產業化成果,現場還將進行多場技術交流、發布會、培訓、對接洽談等。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聯通研究院
承辦單位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光通信與信息網絡專業會員會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光纖傳感技術應用專業委員會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全國重點實驗室
聯辦單位
上海大學
下一代互聯網接入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下一代互聯網寬帶業務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新型光纖技術與通信網絡工程研究中心
大會主席
鄔賀銓,中國工程院
韋樂平,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大會共主席
何 友院士,海軍航空大學
尹 浩院士,軍事科學院
姜會林院士,長春理工大學
余少華院士,鵬城實驗室
周志成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王沙飛院士,軍事科學院
徐 坤,北京郵電大學
毛 謙,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大會執行主席
唐雄燕,中國聯通
張 杰,北京郵電大學
程序委員會主席
劉德明,華中科技大學
沈 平,南方科技大學
陳章淵,北京大學
李 晗,中國移動
李俊杰,中國電信
沈綱祥,蘇州大學
王光全,中國聯通
王廷云,上海大學
謝崇進,阿里巴巴
張德江,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張海懿,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征文方向
(征集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光電芯片、器件與模塊(偏芯片)
1、新型無源光器件與模塊
2、新型有源光器件與模塊
3、光通信插拔/板載/共裝模塊
4、硅基光電混合/單片集成工藝、芯片和器件
5、非硅材料光子集成工藝、芯片和器件
6、光通信高速信號處理芯片和子系統
7、光子集成電路與芯片設計自動化
8、超構光子集成芯片和器件
9、光波導材料和光背板互連
新型光電子器件(偏模塊、微波光子)
1、 超材料與超表面光電子
2、 微納激光技術
3、 新型半導體LED
4、 高速光電探測器
5、 智能光電傳感器
6、 太赫茲光源技術
7、 自旋光通信原理與器件
8、 二維原子晶體光電器件
光傳輸系統
1、高速長距離光傳輸系統(含陸地、越洋和無中繼)
2、短距與城域光傳輸系統(含接入、數據中心等)
3、超大容量光傳輸技術
4、光通信中的數字信號處理與損傷補償
9、多波段光傳輸技術
5、光通信中的調制、編碼與整形
6、機器學習輔助光通信系統
7、光纖信道損傷的建模與監測
8、空分復用光傳輸技術
光交換與光網絡
1. 帶寬靈活可變光交換技術
2. 全波帶多粒度光交換技術
3. 多維光網絡資源分配技術
4. 軟件定義光網絡控制技術
5. 光網絡多故障生存性技術
量子通信與光網絡安全
1、光網絡內生安全架構
2、物理層安全機制與關鍵技術
3、全光攻擊與物理防護
4、抗竊聽光纖通信系統
5、光網絡安全工程
6、量子密鑰分發網絡
7、量子與經典信號的共纖傳輸
8、量子與經典信號的共同交換
9、QKD和WDM融合網絡的控制管理
新型光纖技術及應用
1、光纖傳輸新效應與新機理
2、新型光纖光纜設計、制造與應用
3、新型大容量傳輸光纖設計與應用
4、空分復用光纖、光放大器與應用
5、高非線性光纖及應用
6、光纖放大器與光纖激光器
7、光纖傳感與光纖成像
8、光纖器件及應用
空天地激光通信與F5G/F6G
1、空間激光通信終端
2、空天地激光通信鏈路
3、空天地激光互聯網絡架構
4、空天地一體化組網協議
5、空天地一體化控制與資源分配
6、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生存性
7、面向F5G/F6G的全光業務網
8、基于F5G/F6G網絡業務應用
數據中心光互聯與組網
1、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控制技術
2、數據中心光交換技術
3、數據中心內與數據中心間光互聯技術
4、邊緣數據中心低時延光組網技術
5、數據中心災備與應急組網技術
光信息處理與人工智能光子技術
1、片上智能光信息處理
2、微納光場調控技術
3、光計算與類腦計算
4、光子神經網絡
5、生物醫學光子技術
投稿須知
投稿要求
會議文章將由SPIE出版,發表在SPIE Proceedings(EI收錄)。請投稿時提交摘要,在“主要投稿期刊”選擇“SPIE Proceedings”。發表在SPIE Proceedings的文章,后續補充內容后可重新投期刊,不影響正常發表。
若希望文章推薦到會議合作期刊發表,請投稿時提交文章全文,在“主要投稿期刊”選擇“Journals”。
若已在其他出版物發表的文章,希望在會議做交流,請投稿時提交摘要,在“主要投稿期刊”選擇“不發表僅交流”。
投稿網址
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GOINC2023.html
支持期刊
SPIE (Ei)紅外與激光工程 (Ei)《光通信技術》《光通信研究》等
截稿日期
(最后一輪)論文提交截止時間:202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