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張漫子)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與北京開源芯片研究院、中科海芯近日在京成立RISC-V車規級芯片技術聯合實驗室,將圍繞國產車企芯片需求提升國產車規級芯片的研發效率、“上車”能力,為提升國產汽車芯片自給率按下“加速鍵”。
我國是汽車制造大國,汽車產量蟬聯全球第一,對汽車芯片需求旺盛,國產新能源車尤其是芯片“大戶”。與消費級芯片不同,車規級芯片對可靠性、一致性、穩定性要求更高,需面對更為嚴苛的環境。如需適應-40℃到-150℃的極端溫度、承受高振動、多粉塵、電磁干擾、適應0%-100%的濕度區間等,設計壽命一般應達15年或20萬公里以上,這對芯片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北京開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包云崗告訴記者,“全球芯片領域,ARM架構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在車規級芯片領域,我國和國外還有很大差距,目前絕大多數國產汽車的CPU核仍需依賴國外授權,面臨供應鏈風險。自主可控的國產車規級芯片從研發、生產,再到驗證、上車,亟待提速。”
“RISC-V架構作為中國芯片自主可控的一塊‘敲門磚’,有望為提升國產汽車芯片自給率提供更多可能。”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原誠寅說,在這一背景下,聯合實驗室應運而生。
根據計劃,RISC-V車規級芯片技術聯合實驗室將發揮平臺與資源優勢,由北京開源芯片研究院提供有競爭力、高可靠性、自主可控的國產車規級IP核,由中科海芯負責將其做成產品,由國創中心推進從芯片設計、開發到形成產品,再到驗證、上車的規范化流程及相應工具,共同提升車規級芯片的開發效率,為實現中國汽車芯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