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永州12月11日電(周文) 時下,湖南永州市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大溪源村蔬菜種植基地百余畝冬瓜迎來大豐收,11日,楊榮福和村民們一起采摘、搬運、裝車。
楊榮福的冬瓜基地。周文 攝楊榮福今年65歲,從江永縣農業農村局退休后,利用掌握的農業知識技術,與同鄉其他三位退休老同志一起承包了鄰村80余畝土地,帶領群眾發展訂單農業。
除了種冬瓜、沃柑、黃金百香果外,他還養殖了三四十頭存欄豬、200多只鴨子。“我還與本村及周邊村村民簽訂100余畝冬瓜銷售合同,保障村民獲得穩定收入。”楊榮福說。
看著瓜架上掛滿了碩大飽滿的冬瓜,楊榮福算起了賬:“每畝冬瓜產量大概2萬斤,訂單保底價每斤0.4元。一畝冬瓜銷售額約8千元,除去種植及人工成本,每畝還可賺四五千元。”
每只冬瓜要長到10斤以上,才符合訂單收購標準。保水、保肥、修枝……冬瓜種植需要的技術含量不高,主要是管理維護需要花精力。“冬瓜長勢修枝很重要,枝修得好,冬瓜就長得大,銷路就好。”楊榮福說。
大溪源村有耕地1800畝,林地約3萬余畝,主要產業是香芋、紅薯、水稻、橘子等。在楊榮福的示范帶動下,大溪源、劉家莊等周邊村的瑤民發展沃柑、百香果、冬瓜等果蔬2000多畝,600多戶農戶從中受益。楊榮福等承包的80余畝土地每年還能吸納20多名村民務工。
“政策鼓勵我們這些退休職工去為家鄉振興出力,既解決了農村人才緊缺的問題,也讓我們的余生過得更加充實。”楊榮福說。
近年來,江永縣還部署開展“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鼓勵引導退休干部、退休教師、退休醫生、退休技術人員、退役軍人等回鄉定居,參與鄉村建設。通過政策支持,該縣建立了銀發人才工作站,為銀發人才的開發和利用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楊榮福在基地為村民指導水果種植技術。江永縣委宣傳部供圖楊榮福希望政府層面能建立健全返鄉人員參與村莊建設的機制,為更多退休人員返鄉發揮“余熱”提供方便。“例如,在發展農業產業過程中有相關配套資金支持。”
楊榮福說,他準備繼續帶領村民擴大冬瓜種植規模,同時還將發展多元化種植模式,形成產業圈,帶領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