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2日電 (戚亞平 張濤 王萬軍)寒意料峭,又到了一年冬捕上市的好時節。清晨,走進位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二團塔南鎮12連的阿拉爾市鴻泰畜禽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魚塘,漁網在水面上緩緩收攏,肥美的鯉魚、鰱魚、黑魚、草魚競相躍出水面,豐收的喜悅掛在職工臉上。
航拍阿拉爾市鴻泰畜禽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現代化魚塘。陳皓攝據了解,十二團塔南鎮12連地勢較低,水資源較豐富,非常適宜養殖“四大魚種”。阿拉爾市鴻泰畜禽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擁有連片精養魚塘500畝,年產鮮魚百余噸。
魚塘不遠處,是大片麥田,放眼望去,冬小麥油亮翠綠、長勢喜人,成為冬季最靚麗的風景線。據了解,這片200畝左右的麥田,利用該處魚塘有機物含量高的換塘水,采用滴灌模式,進行水肥一體化澆灌,讓過去魚塘邊不適合耕種的貧瘠土地變成良田。
合作社年產鮮魚百余噸。王萬軍攝該合作社監事長王超說:“2022年,合作社首次采用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把過去廢棄排入戈壁沙灘的養魚水,采用滴灌方式輸入田間,充分利用魚塘水含有的大量有機物,不但降低了化肥使用率,還大大提高麥田有機質含量,讓冬小麥安全過冬更有保障。”
富含有機物的魚塘水可灌溉農田。陳皓攝合作社魚塘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通過建在魚塘邊的泵房,用滴灌帶把水輸入附近棉田或麥田,該項技術還模擬自然降水過程,滴灌帶水柱細密均勻,不傷土壤和秧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和肥料的投用,提高了水肥的有效利用率,并在魚塘范圍形成“魚+農作物”的有機循環。
采用魚塘廢水澆灌后的冬小麥苗齊苗壯。陳皓攝“12連目前有近千畝灘涂、溝渠,合作社將利用好這些資源,今年計劃再開發500畝灘涂地發展漁業,走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帶動更多職工群眾走綠色水產養殖發展之路。”王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