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應急管理部、工信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應急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指出,持續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重點裝備研發,加大應急機器人配備應用力度,加快推動應急機器人技術發展與實戰應用。加強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在應急機器人中的創新應用,提升機器人智能化水平。
應急機器人可提升復雜危險場景中生產和救援的效率與安全性。近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發展報告(2023)》顯示,目前我國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產業規模已超7000億元。隨著技術供給能力持續增強,我國已培育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國產安全應急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下,形成了安全應急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端化、智能化裝備,在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保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主要目標方面,《意見》提出,到2025年,研發一批先進應急機器人,大幅提升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設一批重點場景應急機器人實戰測試和示范應用基地,逐步完善發展生態體系;應急機器人配備力度持續增強,裝備體系基本構建,實戰應用及支撐水平全面提升。
《意見》要求,圍繞強化機器人抗惡劣環境能力、提高機器人載荷功能及模塊化水平、提升機器人控制及智能化水平等重點領域,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突破一批基礎共性技術。
增強機器人抗惡劣環境能力,增強機器人耐高溫、高濕、高原、高寒、冰凍、腐蝕、復雜水下等惡劣環境,以及抗雨雪大風等惡劣天氣的能力。開展機器人輕量化、小型化、高機動創新運動機構設計,提高機器人對高度復雜地形的適應性與通過性。
提高機器人載荷功能及模塊化水平,加強環境感知及目標偵察類載荷、多功能作業載荷、高性能和輕量化通信載荷等的研究和研制。重點攻克可在中小型無人機上搭載的輕型、長時、廣覆蓋的通信中繼載荷,適用于無人機滅火的高效滅火彈、滅火劑等滅火裝置載荷,多臂協作的大負載冗余自由度機械臂,可自動換裝的多功能機械臂屬具等。
提升機器人控制及智能化水平,突破無人機、機器人等裝備集群協同作業關鍵技術,以及人機協同作業技術。加強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在應急機器人中的創新應用,提升機器人智能化水平。
在強化重點領域應急機器人研制方面,《意見》要求,針對抗洪搶險、森林草原火災救援、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城市消防、應急指揮通信、安全生產等領域的應急能力提升需求,研制險情偵察類、生命搜索類、物資保障類、消防滅火類、高危場景作業類、復雜場景救援搶險類、生命通道構建類、通信保障類等機器人裝備,實現高端裝備自主可控,提升高危場景作業安全性,增強重特大災害事故無人化、智能化搶險救援能力,推動人災直接對抗向依靠機器人減人換人模式轉變。
《意見》還指出,要加大政策支撐力度,協調推動有關部委支持應急機器人研究與應用,圍繞應急機器人科研攻關、產業化發展、工程化應用等方面,加強政策創新和協同融合。遴選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開展試點示范,促進創新產品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