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身份證,而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產品、零部件、機器設備也有了“身份證”。這個“身份證”就是標識。通過查詢標識可以快速掌握產品信息、定位、服務等內容,實現資源區分和管理。
12月13日-14日,首屆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創新大賽總決賽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這是我國首個以“工業互聯網標識”為主題的大賽,山東省物聯網協會秘書長蘇冠群受邀擔任生態評審團評委。
大賽舉辦期間,通信世界全媒體采訪了山東省物聯網協會秘書長蘇冠群,聽他解讀標識應用的發展情況。
說文解字,標識解析助推新型工業化
新型工業化以數智化為核心,全面推動工業向4.0遷移。工業互聯網要實現全要素、全價值鏈、全產業鏈的互聯,核心必須要有萬物互聯的統一身份證基礎標識,將元數據進行模板化、標準化的統一定義,實現從勞動力、科技、土地、資本,到“第五要素”——數據要素為牽引力范式的變化,可以說,標識解析對新型工業化具有基礎底座和神經樞紐的作用。
當前,工業互聯網標識貫通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陸續啟動。蘇冠群表示,“貫通”的“貫”字代表了標識解析體系未來的發展方向,上面的方框意為企業的內部應用(工控系統、工業軟件系統等)形成一個閉環,通過標識解析實現橫向拉通,實現應用閉環的破壁效應;縱向打通企業的OT、CT和IT三個環節,促進未來工業走向開放,并具備強大的縱橫整合能力。
蘇冠群繼續說道,在標識解析體系下,“貫”字中的“貝”象征更多資源,行業可以通過標識解析信用獲得更優質的融資;能夠提升工業企業的數據資產能力,為工業企業的數據確權、數據流轉提供幫助;對接相關戰略,例如“雙碳”戰略,通過能源數據確權實現對碳足跡相關數據可信的認定,打通碳匯交易市場,實現工業互聯網與能源互聯網、金融網絡的聯動,促進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協同合作。
精耕細作!標識應用走深向新
首屆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創新大賽共有300余個項目報名,以頂級節點所在地為中心,覆蓋6大賽區。蘇冠群表示,此次大賽是對整個標識解析從業隊伍的“大閱兵”“大比武”,全面呈現了中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
基于大賽,蘇冠群用三個字形容標識解析的影響力。一是全,大賽覆蓋工業經濟各領域,從國之重器的船舶、機床到深入民生的物流、快遞行業,均有標識解析的身影。二是深,通過標識解析,工業圖紙、工業質檢缺陷、訂單等深度應用有效連接,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三是新,標識解析推動區塊鏈、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
當下,高速增長的新產業更要著重思考如何結合標識解析體系,從而獲得更具體驗感的應用設計,例如通過標識解析把智能家居、智能網聯汽車兩個產品打通。蘇冠群指出,標識解析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面也能發揮很大作用,例如借助標識解析,讓城市不同區域的攝像頭實現數據共享和流轉,進而結合區塊鏈技術更好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對于標識解析項目落地,蘇冠群表示,應從政策、標準和生態三方面入手。其一,出臺政策支持應用標桿,通過政府補貼引導龍頭企業使用。其二,制定地方標準、團體標準,指導具體行業應用標識解析技術。其三,通過大賽、論壇、沙龍和培訓等活動,全面推動標識解析的產業生態發展。
“標識+大模型”助推工業生產力躍遷
未來必須做好工業互聯網到工業大數據再到工業AI大模型的演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要做好工業數據規范的基礎。
當前,行業要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與細分行業的融合貫通,蘇冠群指出,標識解析貫通是自上而下發展,標識解析如同數據世界的書同文、車同軌,前期是國家引導行業發展,后期龍頭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
談及工業大模型,蘇冠群表示,ChatGPT的強大離不開數據清洗訓練,標識解析就是對工業數據的一次清洗,基于數據標注工作,標識解析可以實現跨環節、跨領域的工業數據匯集,才能訓練出工業大模型,建立工業AI的核心競爭力。“工業1.0、工業2.0、工業3.0均有一個標志性人物,比如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但工業4.0時代,給我們帶來生產力躍遷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工業大模型。”
“展望未來,標識解析行業要關注5.5G,推動無源物聯網與蜂窩物聯網能力進一步融合。”蘇冠群表示,傳統的RFID屬于被動標識,RFID讀寫器的部署時間、效率和成本給客戶帶來了一定挑戰,但基于無源物聯網,行業可以借助運營商基站的蜂窩網絡能力,對RFID進行標簽識讀,且RFID標簽裸簽的成本已達到2毛以下,很多低價值的物品使用該技術能實現更加大范圍的識讀,使標識解析的解析量以及物與物之間的交互實現更高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