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去年政府的工作成績,并對今年政府工作提出了建議,其中有多處內容提及了信息通信業。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布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一批重大產業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有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豐碩,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機組等高端裝備研制取得長足進展,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依靠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增強城鄉區域發展新動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全面部署推進新型工業化。出臺穩定工業經濟運行、支持先進制造業舉措,提高重點行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推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升。數字經濟加快發展,5G用戶普及率超過50%。
全面加強政府建設,大力提升治理效能。推動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效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平安中國建設取得新進展。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黨中央對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深入貫徹落實緊緊抓住主要矛盾,著力突破瓶頸制約,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在推動2024年信息通信業發展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支持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我們要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加快推動高水乎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優勢團隊和重點方向,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創新資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完善國家實驗室運行管理機制,發揮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化布局,推進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加強健康、養老等民生科技研發應用。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深化科技評價、科技獎勵、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掛帥”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舉措。廣泛開展科學普及。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