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質生產力”爆火的當下,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都披上“新質生產力”的外衣,試圖在數字經濟時代大展拳腳。
一直以“數據底座”為名的算力,是不是“新質生產力”?國家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烈宏在《求是》發表的署名文章《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推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基座》中給出了確定答案,并對如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提出參考路徑。
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有何意義?
近年來,我國算力穩步增長,算力賦能作用顯著。截至2023年底,我國基礎設施算力規模達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但同時全球算力快速發展,算力競爭不斷加劇,我國算力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算力資源分布不均衡,利用效率不夠高,使用門檻較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算力運營和服務交易機制不夠規范,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拓展。
面對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浪潮,為推動算力在更多生產生活場景落地,我國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推動算力資源服務化。
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著眼于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一體化布局,東中西部算力一體化協同,算力與數據、算法一體化應用,算力與綠色電力一體化融合,算力發展與安全保障一體化推進等五個“一體化”,旨在從戰略上加快綜合算力基礎設施體系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對于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劉烈宏在文章中提到,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新質生產力,算力網是促進全國范圍內各類算力大規模調度運營的數字基礎設施,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那么,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有何意義?文章從5個方面闡述了其意義: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是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舉措,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數據要素流通、落實“雙碳”戰略的關鍵一步。
第一,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可以整合和優化全國范圍內的算力資源,更好滿足各領域的計算需求,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使用門檻,助力我國在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研究突破,賦能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第二,當前,算力正由互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ICT)行業向交通、金融、教育、醫療、科技、能源等各行業加速滲透,與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關系愈發緊密,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將賦能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
第三,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將推動數據、算力、算法相關產業從東部向西部流動,提升西部地區對人才、資金的吸引力和吸納能力,從而帶動引領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等從東部向西部流動,促進東部地區互聯網、大數據等企業的產業鏈環節向西部地區延伸,從而激發西部數字經濟活力,促進西部經濟快速發展。
第四,針對當前部分數據持有者“不愿流通”、“不敢流通”等現象,應加快建立數據治理和可信流通體系,強化數據安全治理。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將為數據可信流通和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提供高效調度、綠色安全的計算資源保障服務,有助于實現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資源要素互聯互通、高效配置,提高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進一步推動激活數據要素價值。
第五,數據中心的高效運轉離不開大量電力保障,電力系統的平穩高效運行也離不開算力支撐,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可以通過統籌算力電力協同布局,有助于促進風光綠電消納,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從5個“點”落實全國一體化算力網
在綜合施策落實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建設任務方面,文章詳細介紹了幾項重點工作,包括以繁榮算力產業發展生態為導向,形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以構建高質量的算力供給體系為保障,夯實數字底座建設“支撐點”;以打造高水平算力傳輸網絡、探索算力高效率調度模式為抓手,找準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著力點”;以實現高標準的技術自主可控為目標,尋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突破點”;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把握踐行“雙碳”戰略“落腳點”。
上述五“點”工作指明了未來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的重心,并找準行業“痛點”,提出解決方案。
劉烈宏在文章中提出,算力產業生態的繁榮離不開多主體參與和國家樞紐節點的配套保障。一方面,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通過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算力產業,促進算力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算力網全產業鏈生態建設。另一方面,支持國家樞紐節點地區布局建設算力網軟硬件配套產業,完善自主產業生態體系,培育算力產業龍頭企業,打造以算力產業生態集群為特色的全新增長點,推進形成數算融合新模式,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從而更好釋放數據價值,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構建算力供給體系方面,劉烈宏提出要加強通用計算、智能計算、超級計算等多元算力資源協同發展,合理設計算力資源結構,提高算力資源利用率,實現算力資源供需平衡。推動算力電力協同布局,優化數據中心綠色電力供給,提升數據中心用能效率,保障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打通分散的算力集群,全面整合國內算力資源,加快形成規模效應,為參與方提供高效便捷和安全可靠的數據存儲、計算、分析能力,有效推動數據處理各環節實現高效率、低成本、高智能。
在算力傳輸調度方面,劉烈宏提出既要鼓勵和支持基礎電信運營商及產業鏈相關企業積極發展新型算力網絡,加快建設跨區域、多層次算力高速直連網絡,積極推進算網深度融合,提升算力網絡的整體效能,確保數據的安全可靠傳輸;又要積極推進低時延、大帶寬、高可靠的新興網絡技術在“東數西算”工程中應用,打通國家樞紐節點與非國家樞紐節點間的網絡主干道,提升算力網絡的傳輸性能和響應速度,探索建立算力服務計費新模式,為科研機構、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有效利用算力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還要支持依托國家樞紐節點建設跨區域算力一體化供需對接平臺,鼓勵非國家樞紐節點城市與國家樞紐節點以“結對子”等方式參與算力調度,探索建立統一的算力服務標準規范,形成算力并網、調度和運營體系,鼓勵異屬異構異地算力資源調度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構建算力多級調度策略引擎,實現跨平臺、跨層級、跨區域的算力資源混合部署和統一調度,促進算力資源高效對接,提升數據匯聚、處理、流通、交易效率。
在技術自主可控方面,劉烈宏建議以“東數西算”工程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為契機,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國家實驗室高質量建設運行。積極推動學科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國內高校院所開設相關學科,強化國內科研機構在電子、通信和計算機等領域基礎理論和技術上的研究創新。探索新型研發模式,加強算力與數據、算法融合創新,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原型技術實驗場,積極開展關鍵技術“揭榜掛帥”,集聚高端技術力量,支持產學研各方開展算力網共性技術研發及試驗推廣。
在踐行“雙碳”戰略方面,劉烈宏提出加強數據中心綠色高質量發展,提高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原則上布局在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范圍內。開展綠色技術攻關應用,充分利用行業創新資源,推動綠色低碳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和相關設施裝備攻關,在此基礎上開展數據中心智慧能源管理,促進數據中心節能降耗,推動液冷等節能新技術應用,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統籌算力電力協同布局,促進風光綠電消納和數據中心零碳發展,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數據中心集群,探索將算力節點打造為能量流、數據流深度融合的數字能源生態系統,進一步推動建設新型能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