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中國通信》雜志社、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移動網絡和移動多媒體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的“第5期新通信科學家沙龍”在深圳中興通訊總部舉行。本屆沙龍以“6G空間維度新范式研討”為主題展開互動交流。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于全、中國科學院院士尤肖虎、中國通信學會副秘書長宋彤以及來自中興通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鵬城實驗室、中國移動設計院等單位50余名專家出席活動。
陸建華院士代表《中國通信》期刊在致辭中提到,新通信是面向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通信,新通信科學家沙龍采用走進企業這樣的嘗試,既是在踐行新通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也是希望學術沙龍能夠面向真問題,真研討問題。6G通信將以全域覆蓋、普惠智能、通感一體、萬物互聯等為核心愿景,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希望各位專家能暢所欲言,深入探討6G業務場景及其新的支撐理論與技術,激發新思想,催生6G發展新范式,引領信息通信科技創新發展。
陸建華院士致辭
宋彤副秘書長代表通信學會在致辭中表示,中國通信學會始終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是聯系信息通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紐帶。圍繞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希望通過舉辦新通信科學家沙龍等系列活動,構建起產學研合作的橋梁,實現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推動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宋彤副秘書長迎辭
中興通訊副總裁趙志勇在致辭中表示,中興通訊始終堅持科技創新,秉持開放合作理念,積極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戰略布局。中興通訊通過產學研合作論壇、高校聯合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合作平臺,圍繞6G前沿技術取得了一系列優秀科研合作成果。希望能借助通信學會的橋梁,攜手更多產學研合作伙伴,共同推進通信行業發展。
中興通訊副總裁趙志勇致辭
中國工程院于全院士做了題為《云原生網絡架構—從“泛在連接”到“泛在智能”》的主旨報告,提出了服務-計算/存儲-傳輸一體化的云原生網絡新型架構。于院士從生物學啟示出發,深入闡述了類神經元的全解耦異構無線接入和類生物免疫的網絡安全機制,并提出云原生新型網絡要具備云原生、智原生、安全內生、彈性內生、低成本、低能耗六大特征。
于全院士作報告
中國科學院尤肖虎院士做了題為《When AI meets Sustainable 6G》的主旨報告,從6G網絡對綠色低成本、實時性和性能保證方面存在著強約束條件出發,深入闡述了AI與6G如何和諧共生。尤院士提出了一個基于無線數據知識圖譜的AI新框架,以輕量級AI模型實現高效的網絡實時處理,并通過網絡數字孿生進行AI預驗證,從而保證網絡AI的安全使用。
尤肖虎院士作報告
中興通訊首席科學家向際鷹博士以《近場空分復用基礎問題思考》為題介紹了中興通訊在空分復用、網媒融合研究上的思考,從產業的角度提出SDMA新技術的研究要聚集近場、聚焦技術盲區、聚焦價值場景的觀點,同時深入闡述了國重實驗室在網媒融合體系框架下的最新研究進展。
中興通訊首席科學家向際鷹博士作報告
清華大學戴凌龍教授、浙江大學黃崇文教授、中國移動黃曜明總監分別就6G近場通信理論與技術、6G通感的電磁信息基礎理論及TN-NTN聯合組網新范式中存在的挑戰進行分析,介紹了相關技術的研究思路及成果。
隨后,來自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學者和專家圍繞本次沙龍的主題,就空間維技術的產業化應用、人工智能與空間維技術融合、數字孿生技術在天地一體化中的應用等技術發展趨勢與共性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陸建華院士與宋彤副秘書長在本期沙龍的總結發言中表示,此次沙龍充分探討了6G空間維度在科學研究與產業化中的核心問題,并提出了眾多啟發性的建議,希望“新通信科學家沙龍”能繼續發揮好平臺作用,服務好科技創新,推動科技與產業的深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