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能觀賽、看展、逛街、購物……什么大賽這么“能”?
初夏的貴陽這兩天十分火熱,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在此落下帷幕。
來自全國各地的701名選手,同臺炫技。不僅有好看的比賽觀賞,大賽同期還舉辦鄉村工匠技能技藝展示交流活動,帶來精彩紛呈的非遺手工技藝展演。
更特別的是,大賽期間,向全國觀眾開放現場觀摩,通過提前在網上預約,便可進入展館內觀摩比賽情況,查看來自全國的特色展覽并購買物品。觀賽、看展、逛街、購物四不誤,這屆大賽十分有看頭。
年輕力量不斷涌入
與第一屆大賽相比,本屆參賽選手總數增加了10%,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組團參賽。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賽還要求參賽選手具備農業家庭戶籍,并鼓勵各地曾為建檔立卡、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人員參賽,可謂“農味十足”。
701名參賽選手,覆蓋中學、大學、研究生等學歷層級,平均年齡25.6歲,其中,“95后”占七成,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正不斷涌入鄉村振興賽道。年齡最小的16歲參賽選手曹皓然在農業機械裝備拆裝、調試、應用和排故方面已展現了濃厚興趣。
技能人才大顯身手
本次大賽設置美發、餐廳服務、電工、汽車維修、砌筑、茶藝、電子商務、農機修理、養老護理、育嬰、中式面點等11個比賽項目,廣大鄉村技能人才大施所能、大顯身手,繪就技能興農、鄉村振興新圖景。
中式面點和餐廳服務項目的比賽,選手們不僅要展示傳統成型技術和成熟方法,還要在準備、規定品種制作、自選品種創作等方面展現自己的高超技能。餐廳服務項目的選手則通過主題宴會設計、現場講解答辯、宴會擺臺、插花和工藝品組合設計等多方面,全面展示了自己的專業能力。
電工比賽現場,選手們則通過使用各種工具和儀器,完成電氣設備線路設計、裝調、控制程序編制、故障診斷和電子電路焊接調試等任務,展現了電工專業技能的精湛和實用性。他們的精湛技藝不僅體現了對電工行業的深刻理解,也為鄉村振興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選手風采一睹為快
電子商務金牌獲得者辛文貴
“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獲得金牌真是一種莫大的鞭策和鼓勵。”5月10日,剛走下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領獎臺的辛文貴非常激動,在此次比賽中,他獲得電子商務項目(職工組)金牌。
今年26歲的辛文貴是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響水鄉人,2019年到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畢業后留校工作。
從選拔賽到省賽再到全國大賽,辛文貴一路上不斷地對自己提出要求,他說:“比賽就像運動員跑步競賽時相互追趕一樣,你慢一點就會被別人超越;在這種全是高手的舞臺上,更能激勵和鞭策自己。”
“視覺營銷設計的滿分是15分,這次比賽能拿13分,有點意外。”回想起此模塊的練習,辛文貴有種付出終于得到收獲的感慨。視覺營銷設計規定選手在一個半小時里完成一張輪播圖、五張主圖、詳情頁信息等內容的設計,平時練習時他總要在規定時間外的幾分鐘里才能完成,所以直到比賽前一天他仍在練習,確保在比賽時能按時完成并提交。
中式面點賽金牌獲得者王少涵
“這道松鼠酥是我最滿意的作品。”鄭州商業技師學院17歲的女生王少涵獲得中式面點賽項學生組金牌。王少涵說,為了打造逼真的效果,她在每個松鼠酥的“尾巴”上切了80多刀,比賽時她做了10個松鼠酥,切了800多刀,一共用了大約10分鐘。
盡管已經獲得了冠軍,王少涵卻只給自己的表現打了8分。“扣掉的兩分主要是剛開始的時候有點緊張,有些小失誤。”她笑著告訴記者,“不過后來我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狀態也漸入佳境。”
在中式面點競賽中,選手要運用中國傳統的或現代的成型技術和成熟方法,根據產品制作要求,對面點的主料和輔料進行加工,制成具有中國風味的面食或小吃。“裁判在評判時,不僅會稱面點的重量,評判面點整體的形態,還會切開面點,看餡料是否居中,并對餡料單獨進行稱重。”王少涵說。
面對嚴格的評判標準,在備賽階段,王少涵每天7點就到實操間,一直練習到晚上11點,經常練到手腕酸疼,貼上膏藥休息一晚,第二天又繼續練習。“學校的老師也一直陪著我,研究不同餡料的調制,琢磨不同環境、天氣下發面的訣竅。”
談到未來,這位來自河南省安陽市的姑娘信心滿滿,“金牌只是一個起點,我想繼續深造,繼續精進技術,在更多全國性的大賽上拿獎。”
工匠大秀非遺之美
本次大賽期間鄉村工匠技能技藝展示是一個亮點,有來自全國各地的52位手工刺繡和手工編織鄉村工匠匯聚一堂,刺繡印染、編制扎制、雕刻彩繪、金屬鍛鑄、陶瓷燒造、文房制作等作品讓人目不暇接。
理線、穿針、落針,手指翻飛間,全國首批鄉村工匠名師、非遺傳承人丁蘭英正在制作一幅美麗的彝族刺繡。她告訴記者,8歲時,自己跟著母親學刺繡,16歲便擺地攤賣繡品,2014年返鄉注冊成立了刺繡加工廠,開啟了創業之路。“我們通過繡片變名片、繡場變市場、繡品變商品的經營模式,帶動當地老百姓實現居家就業、就近就業,其中殘疾人繡工有109名。用刺繡讓老百姓過上在太陽底下背著娃、繡著花、養著家的美好生活。”丁蘭英笑著說。
參展觀眾熱情高漲
“這個茶還挺好喝,味道可以,幫我打包一盒吧。”來自北京代表團的朱老師在賽事之余逛起了展館,在品嘗了茶葉后立刻下了一單。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升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社會參與度,更好地在全社會形成“展技能風采、促鄉村振興”理念,在大賽舉辦期間,場館向全國開放現場觀摩,通過提前在網上預約,便可進入展館內觀摩比賽情況,查看來自全國的特色展覽并購買物品。
貴州展館內各類型的辣椒擺了滿滿一桌,有著鮮明的貴州辣椒特色。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遵義展位的一個亮點,這次比賽期間,遵義市以“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遵義故事”為主題,陳展遵義茶葉、辣椒、編織品、泥土雕塑、牛肉干、蜂蜜水等特色產品。此外,貴州畢節、安順、六盤水、黔南等均有展示地方特色產品。“這兩天館內前來觀展的游客很多,線上線下都有下單。這次展覽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各省特色產品,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遵義展館內的工作人員小羅介紹。
按規定晉升職業技能等級
據悉,這些參賽選手都是通過省級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選拔脫穎而出。他們都具有扎實的基礎,具備精湛的技藝。通過大賽,選手們的職業技能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為今后職場發展打造亮麗職業名片奠定基礎,將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和創業資源。如獲得大賽各比賽項目職工組前3名的選手,推薦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頒發獎章、獎牌和證書。各項目比賽如獲得金、銀、銅牌的選手,按有關規定晉升職業技能等級。
已開發13個鄉村振興新職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組委會副主任王曉君介紹,這次大賽配套舉行的展覽展示活動,就是向社會展現新職業實際工作的部分場景,近距離了解新職業。目前已開發13個與鄉村振興相關的新職業,包括電子商務、直播電商、民宿管家等。同時,和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委開展鄉村建設工匠評選工作,進一步開拓鄉村就業領域,開發就業崗位、促進鄉村就業。
“新職業市場前景廣闊,短期內人才供給有缺口,收入預期高。一方面積極擴大新職業培訓規模,一方面宣傳發動,讓更多人員從事新職業、掌握新技能,實現就業增收。”王曉君說。
以技能提升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從砌筑、汽車維修、農機修理、電工,到美發、中式面點、茶藝、餐廳服務,再到養老護理、育嬰、電子商務,本次大賽以技能大賽為平臺,圍繞農村實用技能,服務農民、結合實際,考慮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村勞動者就業的實際需求,通過競賽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鄉村振興技能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技能人才支撐。
王曉君表示,職業技能競賽,將在全社會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使勞動就業、勞動致富的觀念深入人心。
(綜合來源:貴陽網、中國婦女報、中國勞動保障報、貴州日報、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