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事關就業增收、權益維護、落戶上學……@農民工朋友,利好消息請查收→
農民工是我國產業工人的主力軍,是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202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975億人,比2014年增加2317萬人。
為進一步做好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0部門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的意見》,針對就業增收、人力資源開發、大齡農民工就業幫扶、鄉村振興、新就業形態權益維護、參保擴面、常住地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等重點難點問題,提出14條任務舉措。
利好消息有哪些?一起了解
如何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把促進農民工就業作為穩就業工作重點,落實落細就業政策,強化就業幫扶和技能培訓,農民工外出規模穩中有增,就業保持基本穩定。202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8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77億人。但農民工群體總量增速放緩、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就業半徑持續縮小、就業形式多樣化,農民工穩就業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為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意見》提出
堅持外出就業與就地就近就業并重,多措并舉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
優化場地、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開展針對性職業技能培訓和落實培訓有關補貼政策,提升農民工技能素質;
健全就業幫扶長效機制,穩定脫貧人口就業。
如何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持續做好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工作,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擴大創業培訓規模,強化人才支持,做好創業企業用工服務。目前,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近1300萬人,人社部門支持以農民工為主要對象的創業園區和返鄉創業基地2200多家。
為進一步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意見》提出
打造一批創業園區,加強返鄉創業載體建設;
落實各項創業補貼、擔保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開發創業保險產品,優化金融服務供給,切實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的資金問題;
組織農民工創業大賽等活動,培養更多創新創業人才。
如何推動農民工市民化?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充分發揮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機制的作用,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工作重點,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推動農民工均等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在城鎮落戶。2023年,97%的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比例達96.7%,500多萬城鎮穩定就業農民工享受到公租房保障。
為促進進城農民工均等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推動農民工市民化,《意見》提出
優化積分落戶評分標準,開展新市民培訓,推動有意愿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
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擴大公辦學校學位供給;
逐步將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民工群體納入城鎮住房保障政策范圍;
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實施縣域農民工市民化質量提升行動。
農民工勞動權益如何維護?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保障農民工勞動權益作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內容,規范農民工勞動用工管理,健全工資支付保障長效機制,擴大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覆蓋面,制定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但農民工權益保障還存在短板弱項,如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農民工參加職工社會保險比例總體不高等。
為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意見》提出
督促企業遵守勞動合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等制度,規范企業用工管理;
完善根治欠薪長效機制,加強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等建設;
健全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推動農民工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