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江蘇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淮海國際陸港數字化建設,將其作為推動陸港能級提升的重要“引擎”。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積極響應,把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著力打造物流體系和區域攬貨體系,推動陸港數字化服務平臺實現運營管理水平的飛躍,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淮海國際陸港供應鏈服務中心作為陸港經濟的核心載體,其數字化服務平臺的建設與發展備受矚目。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堅持創新驅動,持續建強“通道+平臺+樞紐”,為陸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一年來,陸港數字化服務平臺交易額超10億元。
在平臺建設中,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與連云港港口集團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物流信息化服務系統。該平臺實現跨區域合作共建,通過數字賦能,聚焦物流行業中的貨物安全、路徑優化、資金壓力等難點堵點,推出物流商城、貨管家與云配貨等三大亮點服務。借助一站式客戶服務系統、供應鏈金融風控系統、智能生產作業系統和智能監管系統,平臺實現物流全鏈條智能化組織、無紙化運轉,極大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
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積極整合資源,打破數據壁壘,聯通連云港海港、國鐵貨運編組站和京杭運河億噸大港等分散信息系統,實時共享貨場、碼頭、港口平臺數據。通過挖掘業務數據資源,整合徐連海陸兩港鐵路班列、無船承運、無車承運等多方物流信息,平臺實現了物流業務全過程信息化運作。公鐵水無縫銜接和高效融合的多式聯運體系初步形成。
在客戶拓展方面,陸港數字化服務平臺主動對接徐輪橡膠、徐工集團、宗申車業、卡特彼勒等徐州重點企業,推廣平臺及服務。目前已有60余家物流及相關企業完成平臺注冊入駐,輻射整個淮海經濟區,貨源拓展至電動汽車、三輪摩托車、輪胎、工程機械及配件等領域。同時,平臺不斷拓展新興產業物流服務范圍,強化與國際物流樞紐合作,整合分散采購業務,開展自營貿易進口業務,為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產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
個性化服務是陸港數字化服務平臺特色之一。平臺充分發揮中歐班列、鐵海聯運班列及內貿班列核心優勢,鏈接產運上下游,推動生產制造企業產運一體化發展。通過推動線下業務線上轉移,實現班次信息、海運訂艙、進出港口手續線上查詢辦理,滿足企業一站式、全程式多式聯運服務需求。根據客戶實際需求,平臺個性化定制線上業務操作流程及產品聯網營銷新模式,簡化用戶使用程序,讓企業只需輸入貨品和目的地,即可獲得個性化訂單,享受貨品集拼、集裝箱訂購等便利服務。通過平臺下單,企業可“一鍵”獲取多式聯運價格最優或時間最優方案,實現降本增效。(閆家磊 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