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云龍縣:幫扶車間助力“家門口”就業
云南日報記者 秦蒙琳 通訊員 楊建梅
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立足縣情實際,把就業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首要任務,積極搭建就業平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創辦就業幫扶車間,通過“企業+車間+農戶”模式,助力周邊群眾實現就地就近穩定就業。
2019年以來,云龍縣共認定就業幫扶車間33家,覆蓋9個鄉鎮,涉及火腿加工、茶葉加工、水果種植、蔬菜種植、養殖、服飾制作、生產加工、食品加工、服務業等領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多類型的就業機會。目前,就業幫扶車間吸納就業3580余人次,其中脫貧人口378人;自就業幫扶車間認定以來,已累計兌現就業幫扶車間吸納就業獎補112.93萬元。
培育特色產業,實現品牌帶動就業。這類車間緊緊圍繞“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堅持“專心致志養好一頭豬、做優一塊肉、做精一條腿,堅定不移打造綠色食品牌”的理念,利用“諾鄧火腿”地理標志,集養殖、屠宰、加工、銷售于一體,充分發揮“諾鄧火腿巧匠”品牌優勢,全產業鏈吸納群眾就業。
依托生態資源,實現產業推動就業。這類車間堅持“念好‘山字經’、打好綠色牌”理念,將云龍茶葉產業逐漸引上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發展的路子。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不斷加強新品研發,強化對茶農的技術指導、田間管理,提高茶葉產量、產值,帶動本村及周邊村組群眾在養護、采摘、加工等多個環節實現家門口靈活就業。
發揮地域優勢,實現產業撬動就業。這類車間進駐到易地搬遷安置點,直接建在搬遷群眾“家門口”,屬勞動密集型企業,崗位技術要求相對較低,主要依賴手工操作,工作時間較為靈活,非常適合易地搬遷社區內的勞動力,讓易地搬遷群眾真正實現家門口就業,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立足鄉鎮特色,實現產業拉動就業。這類車間以各鄉鎮的專業合作社為主,通過發揮專業合作社示范帶動作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農戶提供種、防、收、銷全產業鏈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逐步形成“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產業”模式,實現產業發展與群眾就業“雙向奔赴”,促進農業增效、農戶增收。
除此之外,云龍縣還認定養殖、種植、食品加工、水泥生產、黏土磚瓦及建筑砌塊制造、砂石料制造以及物流、家政、快遞等多種類型的就業幫扶車間,融合一二三產業發展,為群眾提供了大量的就地就近務工機會,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穩定的工作。
幫扶小車間托起就業大平臺。隨著就業幫扶車間的持續穩健發展、技能培訓與就業服務的緊密融合,群眾“家門口”的就業機會不斷增加,讓群眾實現務農、顧家、掙錢三不誤,有效化解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也讓老人和孩子在親人的陪伴下,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溫暖。就業幫扶車間的不斷優化完善,促進了勞動力的本地化安置和個人技能的顯著提升,推動了云龍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增強了縣域經濟的內生動力,實現了“小車間”帶動“大就業”的目的,為鄉村振興建設增添了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