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培育特色勞務品牌 推動穩就業惠民生
益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美玲 通訊員 徐志雄
桃江縣建立“桃花江保姆”家政就業輸出基地,以一站式勞務輸出模式為勞動者提供兜底就業服務;14萬人加入稻蝦種養事業,“南縣稻蝦種養工”勞務品牌成就業洼地;安化縣培養茶藝師1.6萬名,“安化黑茶茶藝師”勞務品牌榮獲“全國地方特色類勞務品牌”稱號……
勞務品牌是推動產業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支撐,是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助推器。近年來,我市堅持“透過產業看從業、賦能從業促產業”理念,打出全域聯動創建品牌、因地制宜建設品牌、定向安排就業等組合拳,形成“一縣一特色、一縣一品牌”的勞務品牌發展新格局,推動穩就業與惠民生雙向奔赴。
堅持全域聯動
構建多點發力的培育機制
為引領帶動更多城鄉勞動者就業,2022年8月,我市啟動“一縣一品”特色勞務品牌建設工作,由市縣兩級人社部門牽頭,以龍頭企業、職業培訓機構、行業協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載體,構建多點發力、協同共建的培育機制。
我市建立“品牌+培訓”機制,依托技能大師工作室、專家工作室教學資源,采取“訂單培訓、定向輸出”和龍頭企業直接吸納等形式,培養了一大批技能帶頭人。增強勞務品牌與本土產業發展黏性,圍繞打造“世界電容器之都”“PC B產業第三極”戰略,指導相關建設單位開展“電容湘軍”“電路板制造工”勞務品牌創建,強化用工招工、技能培訓規范化管理,全力滿足行業用工需求。近3年,我市累計投入培訓補貼資金5000余萬元,幫助4萬余名勞動者獲得相關合格證書,3萬人取得相應技能等級證書。
目前,全市共認定省級勞務品牌3個、市級勞務品牌6個。市人社局通過舉辦勞務品牌交流展示活動、組織創新創業大賽、挖掘品牌故事,不斷豐富品牌內涵,全力提升勞務品牌含金量。
挖掘地域文化
打造特色勞務品牌梯隊群
為擴大勞務品牌就業規模和產業容量,我市立足各縣市區文化資源稟賦,結合地理優勢和產業優勢,開展“一縣一品、一品一策”特色勞務品牌建設工作,著力打造省、市、縣特色勞務品牌梯隊群,安化黑茶茶藝師、南縣稻蝦種養工、電容湘軍等勞務品牌,成了縣域經濟騰飛的新引擎。
助農農業稻夢田園有機農業基地負責人毛竹青介紹,2015年,“廣漂”15年的他回家鄉南縣創業,經過近10年的努力,毛竹青從門外漢成長為養蝦達人,并帶動周邊1000余名養殖戶升級種養技術,有效增加畝產效益。
在南縣麻河口鎮東勝村的稻蝦種養數字標準化示范基地,通過對施肥、灌水、疫病防治等全過程控制,實現品種選擇、種養模式、田間培管等統一服務,推動稻蝦產業標準化發展。南縣已有8家稻蝦企業和種養基地建立了物聯網信息采集終端,為授權企業提供防偽溯源服務,有“身份證”的稻蝦產品市場接受度更高,頒發的“南縣稻蝦溯源防偽二維碼”超過20萬組。
南縣與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等建立技術指導合作聯盟關系,推動高等院校、稻蝦龍頭企業、第三方培訓機構通力合作。建設“洞庭蝦網”“助農學堂”等線上平臺,累計開展稻蝦產業技術種養培訓216期,培訓農民學員2.4萬余名。目前,南縣已培育稻蝦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57家,從業人員近14萬人,實現年收益近10億元,種養工人年均收入達3.8萬余元。
強化定向輸出
暢通勞務品牌就業快車道
一個勞務品牌就是一張就業名片,讓勞動者勞有所得、勞有厚得,是推動高質量就業的關鍵所在。
為打造“桃花江保姆”一站式服務就業模式,桃江縣建立“社區駐點+家政服務+技能培訓+推薦就業”一站式勞務輸出模式,在人員密集的社區、小區設立服務點,發動有就業需求的勞動者參加培訓,為其推薦工作機會,讓勞動者實現家門口就業。各行業協會、家政企業與廣東、江西等大型勞務公司簽訂協議,與多家家政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合作企業向培訓合格人員提供就業機會。
桃江縣堅持星級管理,對培訓考評合格的家政服務人員,發放上崗二維碼,用戶掃碼就能全方位了解其身份信息、健康狀況、技能水平等情況。每次完成家政服務后,用戶可以通過家政誠信平臺對家政工作者打分評價。目前“桃花江保姆”家政就業輸出基地培養從業人員超4萬人,帶動就業創業增收超20億元。
我市人社部門加強用工信息對接,引導各建設單位建立健全勞務品牌長期穩定勞務輸出渠道,促進勞務品牌從業人員定向就業。目前,全市9個勞務品牌發展從業人員30萬人,占全市勞動力總數的13%,實現就業創業增收上百億元,創造經濟效益近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