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設技能社會,浙江臺州有“良策”
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高速起飛、俯身沖刺、穿越障礙……臺州市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無人機裝調檢修工比賽現場,選手們在毫厘之間顯匠心、分秒之間展技藝,引來觀眾一陣陣喝彩。
“舉辦職業技能大賽,不僅拓寬了高技能人才選拔渠道,也有效激勵了青年一代學習技能的熱情。”臺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長柯婉瑛說。
浙江臺州,是長三角制造業重鎮,充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是這座城市蓬勃興旺的關鍵。但很長一段時間,情況卻并非這樣:重學歷、輕技能觀念較為普遍,致使技工荒相當嚴重……
沒有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高質量發展就難以推動。臺州開始了技能型社會建設!
打破觀念堅冰,臺州多措并舉提升全社會對技能人才的尊重。
讀普通高中,還是讀技師學院?在一些人不解的目光中,蔣欣宜選擇了臺州技師學院,進了“職技融通班”。
“從這里畢業,能獲得大專畢業證、高級技工證,工作好找得很!以前,這兩個證書是沒法一起拿的——從技工院校畢業只能拿職業技能等級證,從職業院校畢業只能拿學歷證。”臺州技師學院黨委書記李金國介紹。
打破技工教育的學歷天花板,只是臺州提升技能人才社會認可度的眾多舉措之一。技工院校技師班畢業生按本科標準享受安家補貼,推動技術工人子女入讀公辦中小學……臺州對技能人才可謂“誠意滿滿”。
是否重視技能人才,更重要體現在能不能為他們提供施展才干的平臺。為實現供需對接,臺州推動將職業教育的課堂建在生產線上。
走進臺州科技職業學院凱華模具產業學院,畢業生張力正熟練地操作設備,給師弟師妹演示磨具生產。
“去年,在政府支持下,我們公司出資2000多萬元在校園里建了一個實訓基地,還把整個精密模具事業部設在了這里,上課教室和生產車間距離才100來米。”張力告訴記者。
“學生剛畢業,水平就和有3年工作經驗的人相當!”浙江凱華模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過嘖嘖稱贊。
如今,臺州已打造70余個校企合作共同體,通過定向委培、訂單班、學徒制等方式,實現了高技能人才培養與高質量就業無縫銜接。
技能人才就業后,如何實現“工人增技、企業增效、員工增收”的良性循環?臺州強化了政策引導。
每天晚飯后,陶偉都會打開手機,查看公司股價。
作為臺州信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機加工車間主任,陶偉去年成了公司的“合伙人”,分得3萬份股票期權。由于業績達標,他今年可以對其中1.5萬份行權。
“從‘打工者’變成‘合伙人’,這份紅利離不開臺州的好政策!”說起這件事,陶偉一臉幸福。
前些年,臺州有關部門調研發現:成熟技工對制造企業生產很重要,但他們不少到了職業發展的“天花板”,讓企業拿出更多資源和收益向他們傾斜,積極性又不高。
如何讓企業動起來?臺州的辦法是:對“技工友好型”企業進行差異化激勵!
2022年,臺州創新推出“技能創富型企業激勵辦法”,將技術工人比例、薪資待遇等情況,與企業用地、用能、畝均評價、技改補貼掛鉤,以真金白銀引導企業進行人力資本投入。
臺州市優秀技能創富型企業公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賢康,掰著手指算了一筆賬,“去年,政府的技改補助標準提高1%,我們多拿了50萬元,還作為優先供地對象,拿到一塊16畝的土地,用于建設智能化車間。”
過去兩年,臺州20家技能創富型企業,共獲得技改補助8122萬元。臺州還出臺“職業發展通道設置指引”,引導企業為技術工人提供貫穿終身的技能提升與精進機會。2023年,臺州技術工人薪酬,平均增長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