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2025 ICT行業趨勢年會“5G-A+萬兆光網論壇低空智聯網創新論壇”上,中國電信研究院移動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謝偉良發表了題為《空地一體通感融合低空網絡研究與進展》的演講。
中國電信研究院移動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謝偉良
謝偉良指出,隨著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其已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低空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監管難、通信難和機制難等痛點。針對這些問題,中國電信聚焦低空基礎設施,通過低空網絡的建設,致力于解決監管難和通信難兩大痛點。
謝偉良介紹,中國電信提出的低空網絡無線系統主要分為三個系統:航控系統、業務系統和感知系統。航控系統負責無人機空中位置的實時上報和飛控指令下發,業務系統則負責無人機在空中飛行過程中的巡檢、視頻拍攝等數據回傳,而感知系統則實現低空無人機的感知和識別。
在低空通信組網方面,中國電信提出了空地一體通信組網方案。該方案分為異頻組網和同頻組網兩種方式。異頻組網采用地面不同的頻點進行主導覆蓋,具有低空和地面共享小區容量、地面網絡需要少量優化調整等特點。同頻組網則需要解決空地同頻干擾的問題,中國電信通過特殊的天線設計方案和創新的虛擬分頻技術,實現了空地同頻組網的有效實施。
此外,中國電信還開展了全國低空網絡通信網絡試點驗證工作,目標是在現有2.1/3.5G網絡和設備的基礎上,低成本快速部署地空通信網絡。通過四種不同應用場景的低空網絡部署方案,充分驗證了低空網絡實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低空感知網絡方面,謝偉良表示,無線感知技術屬于傳統雷達領域,但低空感知蜂窩網絡需要實現三維覆蓋,這對波束掃描和感知信號設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中國電信通過波形設計、通感幀結構設計、感知信號時序設計等一系列創新,實現了全域空中感知,并引入了AI識別和多元數據融合技術,提高了目標識別的準確度。
同時,中國電信還積極參與國內外低空標準的制定工作。在國際上,中國電信在ITU完成了5個標準立項,包括無人機系統和電信系統之間的接口等。在國內,中國電信在CCSA開展行標工作,并在各個CCSA單位中排名第一。
謝偉良最后表示,中國電信將繼續聚焦低空經濟痛點,推動空地一體通感融合網絡的發展。通過不斷創新和突破,為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的網絡支撐和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