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度重視算力互聯網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強調要“探索構建布局合理、泛在連接、靈活高效的算力互聯網”。《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培育算力產業生態”。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魏亮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算力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構建算力互聯網,實現異構算力的智能感知、實時發現和隨需獲取,是提升資源利用率,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的重要環節。
魏亮介紹,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領導下,中國信通院立足“國家高端專業智庫、產業創新發展平臺”的定位,依據“先互聯再成網,同步算力大市場”的思路,聯合產業各界開展算力互聯互通工作,共促算力互聯網發展,并在政策支撐、標準建設、產業生態構建等方面取得進展。
政策方面,協助編寫一系列政策文件;標準建設方面,牽頭制定業內首個算力互聯互通標準體系,涵蓋算力互聯網頂層架構設計、標識體系、互聯技術、算力調度、新型算力服務、行業應用等方面,為算力互聯網的規范發展奠定基礎。
產業生態方面,積極推進算力互聯互通體系建設,牽頭建設算力互聯互通平臺,初步實現跨服務商、跨地區、跨架構的算力互聯互通,并在北京、上海等地落地推廣;建設可信算力大市場,推動31省、市、自治區的112家算力企業入網入市;組織籌建算網云協同工委會,為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和功能貢獻產業力量。
“當前,算力互聯網的發展已經站上了全新的起點。”魏亮表示,下一步,中國信通院將持續深化與各界的合作,在生態優化、技術攻關、應用創新方面持續推動算力互聯網工作,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生態優化方面,完善算力發展生態,持續優化產業環境。推動算力互聯網架構1.0發布,加強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構建多方參與、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算力互聯網發展生態,營造健康有序的產業環境,助力算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技術攻關方面,強化關鍵技術攻關,推動標準體系建設。聚焦跨地域算力調度,智能調配算法,低時延網絡傳輸等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持續開展算力互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支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應用創新方面,深化應用場景創新,釋放算力發展潛力。挖掘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低空經濟等重點領域的應用需求,促進算力資源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行業代表性、示范性的標桿作用,加速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