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進入第二天,繼首日AI成為焦點后,今日我們進一步關注運營商的創新動向:一是5G網絡開放架構從“封閉競爭”向“生態共建”轉型;二是借AI東風加速手機終端布局;三是利用量子計算與AI協同提升安全韌性。
5G網絡開放架構從“封閉競爭”向“生態共建”轉型
在此次MWC大會上,Open RAN呈現從技術驗證向規模化部署加速過渡的趨勢。樂天移動與富士通合作推出符合O-RAN標準的5G Sub6基站(RU 44R21),采用O-RAN聯盟規范實現分布式單元(DU)與集中式單元(CU)的解耦,通過輕量化設計使設備體積縮小30%、能耗降低25%,進一步加速了日本5G網絡覆蓋;VIAVI聯合愛立信、三星、高通等20余家企業搭建端到端Open RAN測試平臺,重點驗證多廠商設備互操作性與軟件定義網絡(SDN)動態調度能力,支持運營商在MWC現場演示5G切片服務的分鐘級部署;日本軟銀與諾基亞基于Red Hat Open Shift平臺集成AI與RAN工作負載,通過Open RAN架構實現資源共享,使AI推理延遲降低40%,為運營商節省30%的基礎設施成本。此外,Open Gateway自2023年推出已有兩年,目前已有80家運營商簽約,在本次大會上挪威、印度、西班牙、澳大利亞和中國運營商等企業均介紹了Open Gateway領域的最新實踐進展。Telefonica在會上宣布與TikTok、AWS、Google Cloud達成開放API協議,加強其Open Gateway API計劃,通過開放的網絡架構,促進了不同廠商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推動了網絡創新和業務的快速上線,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應用和服務。
運營商通過開放網絡架構,可將原本封閉的網絡資源轉化為“數字生態燃料”。Open-RAN打破傳統單一供應商壟斷,引入多供應商環境,降低成本,提高網絡靈活性與創新能力;Open Gateway通過API開放網絡能力,促進跨行業合作,催生新業務模式,增加收入來源。越來越多的運營商推動網絡架構從封閉走向開放,構建更開放、創新、高效的生態系統,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智能的服務體驗,推動通信行業構建“網絡即服務”新范式。
運營商借AI東風加速手機終端布局
終端智能化浪潮在MWC上進一步升級,除各類硬件廠商外,電信運營商也紛紛加速手機布局。德國電信(DT)宣布將與Perplexity、Picsart等公司合作推出一款AI手機,該手機的核心亮點在于其深度整合Perplexity的AI搜索功能,并可直接從鎖屏界面運行啟動智能助手,該手機計劃于2026年正式上市,將定價低于1000美元,初期面向歐洲市場。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也均展出了云手機業務,不僅可以運行Deepseek、混元等不同種類的大模型而且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輕松進行切換,基于云端算力和5GA技術為用戶提供實時且高效的AI手機體驗。
整體來看,手機已成為運營商進入AI領域的一個關鍵發力點。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行業格局固化,電信運營商長期面臨蘋果、華為等硬件廠商的強勢主導,難以在操作系統和產品生態中占據優勢。隨著AI技術爆發,并不擅長傳統手機制造的運營商也擁有了切入手機終端市場的機會。無論是推出主打端側能力的AI手機,還是以云端算力提供AI服務的云手機,均是傳統電信運營商積極擁抱AI浪潮、強化用戶觸點、重塑智能體驗、提升電信企業在移動市場的話語權的重要嘗試。
利用量子計算與AI提升安全韌性
網絡安全在3月4日的MWC上成為更受關注的議題,后量子加密(PQC)與AI的結合展現了更強的實用性。西班牙電信在首日展示“量子安全網絡”后,4日IBM與Vodafone聯合展示了一項原型技術,IBM 將Quantum Safe技術集成到Vodafone Secure Net中希望通過后量子加密算法保護移動用戶數據,應對未來量子計算機可能破解當前加密系統的威脅。此發布強調了IBM在量子安全領域的領導地位,特別是在電信行業中保護數據免受“現在存儲、未來解密”(Store Now, Decrypt Later)攻擊的影響。
量子計算與AI的協同為5G及未來6G網絡提供了雙重保障,短期內提升現有網絡韌性,中長期則為量子攻防奠定基礎。盡管技術復雜性和成本仍需克服,這一方向已從概念驗證邁向實際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