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北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敏提出建議:開展基于空天地一體化時空信息數智建設與應用。
張敏代表認為:低空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的新賽道,也是我國經濟的“新增長引擎”。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超過5000億元。到2030年,國內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2萬億元,遠期將達10萬億級別市場規模。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3月,全國兩會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內許多城市嘗試乘勢“起飛”,北京、上海、深圳、蘇州等城市紛紛出臺政策,支持低空經濟發展。低空經濟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時空數據是低空經濟的重要數據資源之一,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景三維中國作為真實、立體、時序化反映和表達人類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時空信息,是國家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湖北具備建設基于空天地一體化時空信息數智建設與應用項目的時空數據基礎,開展基于空天地一體化時空信息數智建設與應用項目建設,集聚整合我國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高端裝備制造、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優勢產業資源,打造集通信導航遙感一體、氣象監視、數字化監管、空天地信息實時監測與時空計算大模型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低空數智大腦”,為低空經濟發展與北斗高精度時空信息賦能應用提供時空數據支撐,為政府決策、城市管理、社會大眾提供精準的時空信息服務,提升數字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促進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搶占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數字經濟及時空信息示范應用新高地。
張敏代表建議:一是加快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搭建統一的國家地理空間基底、國家三維實景數據平臺和自然資源數據要素流轉平臺,為自然資源管理、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統一的時空數據基礎底板,實現資源、生態現狀信息與管理信息有機融合,為履行“兩統一”職責提供高效技術支撐,促進自然資源、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美麗中國建設;通過地理空間大數據與其他生產要素的耦合協同,實現生產、生活要素供給與需求在時空上快捷、精準、智能匹配,促進傳統生產要素高效配置和國土利用空間拓展延伸,實現生產模式重構、生活方式轉型、城鄉治理智慧,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高質量發展。
二是打造低空綠色重大基礎設施。以涵蓋實景三維等新型基礎測繪成果和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基礎的時空數據庫,來參與實現空天地海(水)一體化無所不在的時空智能體系,打造低空安全監控中心和時空AI計算中心,結合國有信創體系的云邊協同計算、天地一體通信、人工智能、算力調度等先進技術,構建低空航路圖、實時狀態圖、態勢預測圖等,開展低空數智大腦示范應用基地建設,成為集低空導航、低空通信、氣象監視、數字監管、航路管理等低空經濟綠色重大基礎設施,更好服務低空經濟突破性發展,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政府治理以及公眾服務需要。
三是推廣空天地一體化時空數據示范應用。緊跟北斗產業突破性發展建設目標和國家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戰略部署,緊跟北斗產業突破性發展建設目標和國家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戰略部署,充分運用5G、IOT、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通訊網絡基礎設施,提升基于國產高、低軌衛星的北斗星基增強與北斗地基增強融合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在全域無縫定位、智能網聯交通、地質災害監測、數字經濟發展等領域拓展應用,服務低空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四是開展空天地信息實時監測與時空計算大模型建設。充分發揮李德仁院士團隊、武漢大學測繪科技資源優勢,抓緊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引導下的時空服務創新應用,建設基于“東方慧眼”智能衛星星座、天空地一體化時空信息監測、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與防災及超大城市時空計算大模型的空天地協同的時空信息數智應用中心,全面構建重大配套、星箭制造、海上發射和空間信息服務的航天全產業鏈生態圈,為低空經濟發展與北斗高精度時空信息賦能應用提供有效時空數據支撐,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五是推進“東方慧眼”通導遙一體化融合管理服務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東方慧眼”智能衛星星座的核心天基支撐作用,加快建設通導遙一體化衛星地面管理系統、導航遙感衛星測控數傳系統、中繼衛星地面接收系統、遙感導航衛星數據處理系統等管理服務設施建設,實現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與地面互聯網的集成服務,支持軍民用戶獲取空間分辨率分米級、實時目標定位精度米級,實時導航定位精度米級、覆蓋全球語音、視頻和圖像通信,為大眾用戶提供快速、準確、智能化的PNTRC(定位—導航—授時—遙感—通信)服務,推動建設通導遙一體化國家級科創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