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多來,互聯網上出現了很多所謂“外呼”業務的廣告,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是幫助商家向手機用戶撥打自己的營銷電話,市場上俗稱“電銷”。這些外呼公司打著“高效觸達用戶”“精準拓客”等旗號,招攬生意,甚至還宣稱可以通過AI智能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好壞
根據這些“外呼”網站上的聯系方式,記者前往多地進行調查,眼下,使用所謂人工智能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已經成為外呼這個行業的主流。使用這種外呼智能機器人,效率比人工高出數倍,首先是機器人不知疲倦,可以日夜撥打營銷電話;其二,這些所謂的智能機器人輸出的聲音由真人錄音制作而成,讓接聽用戶難辨真偽,從而更能提高接聽率。
在一家名為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里,記者看到,這是一家從事外呼業務好幾年的企業,該公司對外宣稱曾服務過的企業有5000多家,眼下,他們宣稱已經是市場上外呼智能機器人技術上的第一梯隊。“因為AI種類分得很廣,像我們這種是純外呼AI,AI在前期,相當于無限去接近一個真正(的人),來幫你去呼叫這個電話。我們公司一個月要簽大幾十家公司。”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田經理打開了一套正在給客戶測試運行中的系統后臺,現場展示了他們的技術。
在田經理的操作下,這家口腔醫院的智能機器人的話術呈現在電腦屏幕上,記者看到,智能機器人的每句話都設有相應的觸發關鍵詞,一旦接電話的消費者說了相關的語句,智能機器人會根據關鍵詞轉到對應的回復內容,幾個回合下來,電腦系統就能根據消費者的回答內容,一步步判斷出接聽電話的消費者是否屬于意向客戶。 按照廣告宣傳的資料,記者走訪了多家外呼公司,目前,一臺外呼智能機器人一年的使用成本在一萬元左右,平均每天可以撥打上千個電銷電話,工作效率遠超人工客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明確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所以,無論是外呼智能機器人,還是真實的電話營銷人員,不經消費者同意撥打這類營銷電話,都屬于違法行為,主管部門都會進行封號和處罰。
撥打電話的線路分為實商和虛商兩大類。移動、聯通、電信這類傳統電信運營商被稱為實商,旗下的手機號碼一般來說服務于普通消費者,被稱為大號;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虛擬運營商,業內統稱為虛商,虛擬運營商同樣發售11位的手機號碼,大部分都是17或是16等數字開頭,業內被稱為“小號”。 記者在多家外呼公司了解到,這些從事外呼業務的公司,都是從虛擬運營商購買的“小號”,這些號碼沒有實體手機卡,也不需要進行實名認證。利用獲客軟件偷取消費者電話號碼,虛擬運營商有大量的“小號”,再加上外呼智能機器人所謂的科技加持,市場上外呼公司的電話銷售產業鏈條,就這樣快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