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菜單式服務”破解家政行業痛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杰
“這次能在北京找到育兒嫂的工作并很快上戶,‘直隸福嫂’組織的培訓幫助特別大,讓我認識到什么是標準化的家政服務。”河北省保定市的家政服務員閆麗霞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現在,我有全天的工作流程,項目服務清單讓我心中有數,并以此嚴格要求自己,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貼心的服務。”
清明節假期后,閆麗霞已在北京工作一個多月。和閆麗霞一起來北京上戶的家政人員共100名。從保定到北京就業前,她們在保定市婦聯牽頭的培訓中拿到了培訓合格的證書。這只是一個開始,從今年起,保定預計每年為北京輸送家政人員1000余名。
全國家政行業誠信聯盟秘書長劉晨陽是保定市婦聯請來的培訓講師,他表示:“家政人員的‘菜單式服務’得到認可,同時拉動了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目前,這批家政人員的平均月工資高于7500元。”
河北省家政勞務品牌“直隸福嫂”等在北京市場頗受歡迎。
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人民廣場,保定市委副書記王偉為100名赴京就業的家政人員送行,與她們進京對接的是北京市昌平區的20家家政企業,昌平區商務局、昌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為進京的家政人員舉辦了“家政對接交流大會”。
目前,河北省保定市已將家政人員的信息錄入“家政社區機器人”,并置放在昌平區部分社區物業、黨群服務中心和樓宇大廳等處。雇主如果有家政服務需求,進入頁面,點擊并選擇服務,就能看到家政人員的介紹和聯系方式,實現信息共建共享。
保定市婦聯主席張香艷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直隸福嫂”培訓工程把保定規模較大的20家家政企業聚在一起,形成規模化優勢,同時遴選優秀講師和考評員組成專業團隊,為家政人員提供面對面培訓。這一做法破解了保定市家政服務行業存在的不規范、無標準的痛點。
保定市直隸福嫂運營管理中心主任王海燕2012年進入家政行業,她先后注冊成立了保定市光明職業培訓學校、保定市粉領家政服務有限公司。“我們中心負責對‘直隸福嫂’品牌進行統一維護、運營、推廣,很多阿姨‘回爐’參加培訓提升技能,以適應市場需求。”王海燕說。
“目前市場上不缺阿姨,缺好用的阿姨,很多家政企業都沒有認真做專業化培訓。”劉晨陽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
培訓過程中,劉晨陽為參加培訓的家政人員提供了一份清單,把雇主需要的服務全部“菜單化”,比如月嫂提供的基礎服務內容、新生兒護理服務和產婦護理服務等共335項。有了這個菜單,家政人員能迅速找到自己的技能短板,雇主也能對付費內容了然于心。
家政服務員李文獻說:“參加這次培訓,讓我對家政有了全新認知,原來覺得自己就是干家務活、帶孩子,現在明白了,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還需要全面提升技能。以前我不懂海姆立克急救方法,還有幼兒傷口如何包扎處理,經過培訓后都掌握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月嫂培訓清單不僅包含工作內容,還有月嫂一天的服務時長、服務內容以及相應需要準備的物品等。
劉晨陽從事家政行業20多年,他說:“培訓是有成本的,以前小公司做完培訓,阿姨有可能到其他公司上戶。保定市婦聯牽頭的培訓統一安排、管吃管住,半個月的培訓發放誤工補貼3000元,培訓合格者發放證書。這一做法,減輕了家政企業負擔,同時讓家政服務有了比較高的地方行業標準。”
張香艷表示,保定市直隸福嫂運營管理中心成立兩年來,通過聘請行業專家、組織專兼職人員成立的家政行業標準研究制定小組,起草制定了《母嬰護理員職業技能規范》《母嬰護理員星級評定標準》等9項家政行業標準,已由保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為保定市地方標準目錄,填補了全市家政行業眾多領域的標準空白,為規范化、品牌化發展奠定基礎。
“家政地方標準涵蓋了母嬰護理、育嬰、家政服務、養老護理等內容,我們將嚴格按照已出臺的標準進行培訓、考核、提供服務,逐步由技術標準向服務標準、管理標準拓展。”張香艷說,目前,保定全市已在5家綜合醫院和3家養老機構建立家政人員實訓基地,聘請婦產、兒科、護理等領域專家組成保定市家政工作指導委員會,為家政人員提供專業技能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