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025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海)舉辦AI與資本雙輪驅動增長峰會,中國聯通研究院副院長、首席科學家唐雄燕受邀出席并發表了題為“5G-A和AI相互賦能,驅動產業躍遷”的演講,詳細闡述了5G-A與AI深度融合對信息通信自身及垂直行業創新轉型的推動作用,以及協同賦能的產業價值與發展路徑。
唐雄燕認為,移動網絡與AI的融合從早期的“AI for Network”(優化網絡)發展到“Network for AI”(支撐AI應用),最終將走向“AI-Native Network”(智能原生網絡)。5G與AI是雙向賦能的協同關系。一方面,AI讓5G網絡更智能、更高效,通過賦予5G網絡“自學習、自優化、自決策”能力,推動通信網絡向高階"自智網絡"演進。另一方面,5G網絡為AI提供高速數據傳輸、分布式計算、確定性網絡保障等多維支撐,使AI應用能夠突破傳統網絡在帶寬、延遲、算力部署上的限制,實現從“本地智能”到“泛在智能”的升級。未來,隨著5G-A與AI的進一步融合,兩者將重構通信能力邊界,拓展通信服務能力至“連接+感知+計算+智能”,賦能產業智能化升級,為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動能。
唐雄燕表示,隨著5G-A的發展,移動AI產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AI技術將推動智能終端革新,通過硬件架構重構與軟件算法升級,促進手機從“通信娛樂中樞”升級為“個人AI算力中心”,并催生AI眼鏡、智能機器人、智能座艙等新終端形態和應用場景。同時,5G-A和AI還將共同推動智能應用向產業端深度滲透,通過“移動算力+實時連接”,讓AI從云端走向邊緣和現場,不僅提升生產效率,更推動產業從“人工主導”向“數據驅動”變革,加快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中國聯通積極推動5G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基于聯通元景“1+1+M”大模型體系,推出了系列創新產品和服務,既有5G新通信、數字人、云終端等消費端創新應用,更有各類行業大模型應用產品,構建了覆蓋全場景的智能服務矩陣。
唐雄燕指出,AI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通信網絡提出了更高維度的性能要求。要實現移動AI的規模化協同發展,通信產業需要構建"網絡-算力-商業-生態"四位一體的全鏈條能力體系。首先,要構建智能化的算網基礎設施,持續提升通信網絡性能并優化云邊端算力資源布局,實現算網深度融合。其次,需創新服務與商業模式,推動服務能力升級,依據AI提供增強型體驗服務,探索契合行業客戶定制化需求的商業模式。再次,應構建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加強產業鏈協同,培育開發者生態。最后,要加快典型場景的應用落地,借助重點領域的示范應用來驗證和完善移動AI協同體系。
唐雄燕最后表示,5G-A與AI的深度融合,將構筑移動智能時代的基礎底座,推動從消費端到產業端移動數智服務的全面升級。融合進程正在加速,從“技術協同”向“系統原生”演進成為新趨勢,最終將實現通信、計算、智能的原子級融合,為6G時代的智能泛在化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