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杯咖啡,近些年已經成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咖啡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我們也對咖啡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就催生了一個新的職業——咖啡品鑒師。他們的工作可不僅僅是品嘗咖啡的好壞,評定等級,很多您在咖啡廳喝到的創新口味的咖啡,也是他們一手打造的。
聞香、注水、破渣、啜吸……中午時分,來自江蘇昆山的“90后”咖啡品鑒師耿運正帶著團隊的小伙伴對一款新研發的豆子進行杯測。在正式品嘗之前,品鑒師首先會通過嗅覺來判斷豆子的風味。
在整個咖啡品鑒和打分過程中,為避免產生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見,杯測環節通常采取盲測的方式。通過口腔、鼻腔等不同維度的多輪感官測試,一名合格的咖啡品鑒師可以精準地辨別出一款咖啡豆風味的瑕疵。為了盡可能客觀、公正地進行品鑒工作,咖啡品鑒師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規避吸煙、酗酒,少吃辛辣等重味食物,不使用濃烈香氛,從而保持最佳的感官狀態。
咖啡品鑒師作為產業鏈中的關鍵角色,服務對象覆蓋多個環節。不僅是杯測,品鑒師還會對咖啡生豆、烘焙等其他生產環節進行標準化評測,為生產企業提供精準的工藝改進方案,確保投放市場的同一款咖啡產品,不同批次之間的風味保持穩定。連鎖咖啡品牌以及獨立咖啡館還會邀請咖啡品鑒師參與新品研發。
在成為咖啡品鑒師之前,耿運是一名咖啡烘焙師,從業時間超過10年。隨著我國咖啡行業的飛速發展,他看到了廣闊的前景,也感受到了其中的無窮機遇。
和普通的咖啡師相比,咖啡品鑒師的職業門檻要高出許多。一名合格的咖啡品鑒師,既要有硬性的資質認證和經驗要求,也要涉及感官能力、專業知識等軟性的專業素養。光專業資格認證這一項,就有生豆分級、香氣辨識、味覺測試等多達20余項嚴苛測試。通常來說,從一名咖啡師過渡到一名咖啡品鑒師,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行業從業經歷。目前,我國注冊在內的咖啡品鑒師約3000名。
作為全國最大的咖啡生豆集散地,江蘇昆山已集聚星巴克、瑞幸、日本三井物產、瑞士蘇可菲納等40余家咖啡頭部企業,囊括了全國近60%的生豆進口量以及60%以上的生豆烘焙量。換算下來,我國平均每三杯咖啡,就有兩杯源自昆山。這也讓更多的年輕人匯聚到昆山,成為咖啡品鑒師。(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