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8月1日電 (劉鵬 陳貴洋)8月1日,以“深化中歐醫療合作,共創健康產業未來”為主題的2025中歐國際醫療產業合作交流會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鄭州航空港區)啟幕,來自中歐醫療領域的100多名政企代表齊聚于此,共探產業創新與跨境合作新路徑。
圖為圓桌討論現場。鄭州航空港區供圖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主任田海濤在致辭時介紹,河南擁有8.5萬家醫療衛生機構。鄭州航空港區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科技創新+制度型開放”雙輪驅動醫療產業發展,這里匯聚了河南省醫學科學院、河南省中醫藥科學院等創新平臺,以及中原納米酶、中原細胞和免疫治療等5家省級實驗室、12個臨床研究所,已吸引264家生物醫藥企業入駐。
交流會上,中歐國際醫療兩大關鍵合作成果落地。鄭州航空港區與萬疆創新(上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瑞士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建“中歐國際醫療合作產業園”,并計劃在瑞士設立海外協同創新中心和共同舉辦醫療行業活動。同時,鄭州航空港區與碧迪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華潤醫藥商業集團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簽約產業基地項目,擬在鄭州航空港區投資落地“一總部一中心兩基地”。
在圓桌討論環節,多位與會專家、代表共同探討了中歐醫療領域合作的機遇與挑戰。丹麥AMBU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高鐵山認為,中國市場對跨國醫療企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他還特別強調了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產業鏈的獨特優勢。
先進醫療技術協會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執行會長劉翔稱,全球醫療企業CEO們正在重新評估中國市場的戰略定位。他還提到一個關鍵現象,即許多企業的五年發展規劃與實際市場表現出現顯著差異,這促使跨國企業需建立更動態的中國戰略評估機制。
華潤醫藥商業集團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興凱借助與跨國企業合作的成功案例,指出產品優勢和市場先機是跨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亞都醫療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正男披露了與優質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的多項關鍵因素,即市場需求與醫保政策的良性互動、中國制造業的完備產業鏈、區域性政策支持的高效性,以及長期合作建立的互信基礎。他提到,從原材料2小時左右到位可見,中國產業鏈的快速響應能力已形成獨特競爭力。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國醫療創新產業正站在從“規模擴張”向“質量突破”轉型的關鍵節點。2025中歐國際醫療產業合作交流會的舉辦,標志著中歐醫療產業合作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