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在世界水日這一天,夷陵天問小學302班全體師生來到了美麗的江豚公園,在這里舉辦了“天問的孩子講宜昌”系列活動之“保護長江、守護江豚”宣講會。
這次宣講會是以“保護長江守護江豚,我們在行動”為主題。江豚屬于中國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也被譽為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
江豚小分隊情景劇表演
宣講會首先由一群憨態可掬的江豚小分隊表演的情景劇拉開帷幕,這場由孩子們自導自演的表演,為現場的觀眾精準演繹了江豚的形態特征、棲息環境及分布范圍、生活習性、生存現狀。
但近些年來,由于環境污染、漁船誤捕、過度捕撈加劇了漁業資源的下降,使江豚的食物減少;沿江修建閘壩,阻斷了江河洄游魚類游向產卵場的通道,給江豚的生存、繁殖構成了巨大威脅。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2016年1月,長江經濟發展座談會在重慶召開。從此,長江流域吹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態環保號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也漸漸深入人心。
2018年4月,中央領導考察長江生態,首站來到宜昌,然后在這里留下了殷殷囑托:“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自此宜昌率先扛起長江大保護的旗幟,舉全市之力,克難攻堅,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關改搬轉治綠”沿江化工企業134家,破解“化工圍江”困局;然后率先實施長江十年禁漁,妥善安置漁船上岸、禁捕退捕。隨著近幾年來,宜昌大力推行長江大保護,一度消失很久的微笑天使------江豚,于2021年初在宜昌鎮江閣附近水域頻繁活動,長江宜昌段的江豚數量也在不斷的增長。
2021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開始施行。宜昌為了向大家更好的普及江豚的相關知識,宣傳長江的生態保護理念,展示生態恢復成果,江豚廣場應運而生。
孩子們身后就是“江豚躍龍門”,江豚躍龍門是利用原來集裝箱碼頭遺留下來的龍門吊,與宜昌城市形象代表江豚組合而成。龍門吊是碼頭文化的一個工業遺跡,江豚則是長江大保護成果的展示,看似不相干的兩個不同景觀,實則聯系緊密。
宣講會,由一首《小小江豚好開心》達到高潮,“小小江豚好開心,游來游去唱不停。游回老家來看親戚,歌兒唱給長江聽......”,這首歡快的曲調,這些殷切期盼的場景,正在長江兩岸不斷上演,也將越來越精彩!(通訊員:張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