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3 日,開源未來發展峰會在重慶隆重召開。在上午的主論壇中,宣布了一系列合作共建項目,并發布開源戰略合作重慶宣言。
本屆峰會以“天工開物,面向未來”為主題,由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重慶市科技局、重慶市經濟信息委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聯合主辦,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承辦。峰會聚焦開源技術前沿與生態革新,關注開源制造產業新生態,以開源賦能,以開源增效,探索科技軟件轉型新舉措,聯合開源無限新生態,推進開源項目、開源生態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提升開源事業對軟件產業發展的貢獻。
重慶市副市長張安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名譽主席陸首群、Linux 基金會執行董事 Jim Zemlin 與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理事長田廣禮在會上致辭。
重慶市副市長張安疆強調了數字經濟和開源在重慶國家戰略中的重要性。重慶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國家首批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驗區,數字經濟企業已經突破兩萬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了 40%。張副市長表示,為了促進數字經濟的可控性發展和加速數字技術攻關,重慶正在加快建設全國第二個、省級第一個開源基金會——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同時重慶也正在建設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構建數字黨建、數字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數字法制六大應用系統。張副市長歡迎國內外企業家走進重慶,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一起創新、創業、投資新業,在開源協作中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開源是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推動力,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大對開源的投入和貢獻,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基金會、開源社區和開源項目。他強調,科技創新的加速期和開源在整個新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開源已成全球協同創新的新模式和推動新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國際上開源技術體系已經形成,中國支持開源的態度也越來越積極,倪光南院士建議中國在發展芯片產業時要抓住開源發展的新潮流,抓住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的機遇,用好開源的創新模式:“集體制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聚焦開源 RISC-V 架構發展中國芯片產業,大力發展壯大 RISC-V 的產業生態,在新時代中使 RISC-V 發展成為世界主流 CPU,形成 x86、ARM 和 RISC-V 三分天下的格局。”
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名譽主席陸首群談論了開源的歷史、特征和發展。他鼓勵中國的開源同仁通過共同努力推進中國的開源發展。陸主席表示,開源已經成為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重構的基礎,也是創新國家建設的戰略需求。他把中國開源發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1、完善企業產品操作系統、解禁開源生態建設階段;2、研發基于開源的深度信息技術階段,如 IoT、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原生、區塊鏈與 AI 等,解禁應用階段,為連接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做好準備;3、規范建設和改造我國供應鏈,反對脫鉤斷鏈,促進供應鏈的數字化、開源化,并保障安全的階段。陸主席認為中國開源的發展在經歷了三個階段后現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Linux 基金會執行董事 Jim Zemlin 祝賀峰會順利召開,并表達了他對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的祝福與合作期待。
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理事長田廣禮分享了基金會對開源事業的理念和對未來發展的展望。他表示,作為一家致力于推動中國開源事業發展的非營利機構,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將始終堅守初心,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則,不斷助力國產工業軟件和人工智能等關鍵軟件在開源領域的崛起。
“我們相信,只有通過共享和合作,我們才能真正推動技術的進步,實現社會的共贏。”展望未來,理事長承諾將繼續承擔責任,堅定信念,為中國開源事業的繁榮貢獻更多力量。他希望通過此次峰會,加深與各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討中國開源事業的未來方向和發展策略;并期待在新的征程中,攜手廣大開源社區、企業和高校,推動開源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為我國軟件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宣布了多項與開源社區的合作共建項目:
?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與中國開源推進聯盟共建開源平臺
?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與開源指南針項目合作共建開源評估生態
?Linux Foundation 開源軟件學園渝源社區落地
?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與開源中國代碼托管合作共建
這些合作共建將促進匯聚全球的優秀開源項目,推動開源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為中國的開源社區提供一個全新的交流、學習、創新的空間;進一步為開源評估生態的健康、快速發展帶來助力;更深層次地體現了我們對國家開源事業的投入和貢獻,對打造獨立可控、安全可靠的國產軟件生態環境的堅定決心。
此次峰會上,發表了《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聯合產學研用各機構發布開源戰略合作重慶宣言》,天工開物開源基金會理事長田廣禮、開源軟件推進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劉澎、極客邦科技副總裁&TGO 鯤鵬會總經理楊攀、開源社執行長莊表偉、Linux 基金會亞太區副總裁&CNCF 中國區總監 Keith Chan、Linux 基金會亞太區副總裁兼 LFAI & DATA 基金會亞太區總監楊軒、重慶大學大數據與軟件學院黨委書記 文俊浩、重慶郵電大學軟件學院院長錢鷹、中冶賽迪集團副總經理中冶賽迪信息董事長李志、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李夏風、重慶華工智造工業技術研究院輪值院長張新力、開源中國 CEO 徐勇代表聯合發起方上臺進行了啟動儀式。他們有一個共同信念:共聚源力,發展中國開源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以《開源模型與工業軟件: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 》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我們國家在工業軟件方面走了很多彎路。最近幾年,國產 CAD 軟件再出發,也出現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和軟件公司,但是要大面積地推廣運用,還有一定差距。他認為當前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新時代機遇,利用開源軟件的資源,建立開放的商業模式,完善工業軟件相關技術的發展。
浪潮數據庫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浪潮 KaiwuDB 董事長張暉認為,開源已經成為新興領域內構建技術生態的默認選擇。但要商業化并不容易。開源商業化從來都不是“一夜成名”的爆發,從開源到銷售,再從銷售到獨角獸差不多8-10年,開源商業化需要耐心。
螞蟻集團開源辦公室負責人邊思康分享了螞蟻集團的開源治理觀念,方法論及實踐的迭代。他最后總結道,從宏觀來看, 開源是一場“無限的游戲";從中觀來看,開源需要長期的戰略定力;從微觀來看,開源是一件件小事的集合,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騰訊開源聯盟主席、OpenCloudOS 社區秘書長單致豪分享了騰訊開源十余年的歷程。尤其是 OpenCloudOS 社區成立以來,通過在生態建設、社區治理、基礎能力、成熟度評估、品牌建設五大維度持續耕耘,社區各項建設進展迅速,也是 OpenCloudOS 社區各生態伙伴共同努力的結果,通過社區治理增加社區行業影響力。
百度飛槳框架產品負責人、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 TOC 成員張軍介紹了深度學習技術發展與大規模產業應用面臨的挑戰,他認為人工智能為數字經濟提供了新動能,而深度學習平臺是共性平臺,支撐著 AI 工業大生產,同時他深入分享了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
Linux 基金會亞太區副總裁、CNCF 中國區總監 Keith Chan 在《開源和企業戰略:全方位的世界開源觀 》演講中提到。25% 的 CNCF 項目來源于中國,中國在云原生領域的影響力排名全球第二,僅次于歐洲。國內很多企業已經引領世界,正在走進開源世界核心。
在主論壇最后一個環節“尖峰對話”圓桌中,極客邦科技副總裁 & TGO 鯤鵬會總經理楊攀,Linux 基金會亞太區副總裁、LFAI&DATA 基金會亞太區總監楊軒,OpenSSF 董事崔錦國,中冶賽迪集團副總經理、中冶賽迪信息董事長李志,開源中國 CEO 徐勇圍繞“數字化浪潮中的開源創新”這一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中國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仍在如荼如火地進行,工業4.0、智能制造、數字孿生、智慧城市等成果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發展。此外,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成為當前的主旋律之一。作為數字中國頂層設計,最近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了我國數字化規劃藍圖和框架。其中,“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和“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被視為數字中國建設的兩大基礎。此次圓桌中,嘉賓深入探討了開源技術在數字化轉型和創新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開源技術如何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競爭力。
天工開物,面向未來。開源未來發展峰會的成功舉辦,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開源的力量和可能性。這是一場不僅關于技術,更關于理念和未來的盛會;這不僅是對開源精神的肯定,也是對開源未來的熱切期待。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開源能在更多領域釋放其潛力,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創新和變革。
在下午的議程中,峰會特設“開源原生商業分論壇”、“問道 AI 分論壇”、“工業互聯網分論壇”、“項目路演分論壇”四大分論壇,從不同角度呈現當下開源事業的發展,與各領域一線大咖共同探討開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