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規中,對于電動車頭盔又有了新的國家標準,同時也再次讓電動車新國標被大眾提起。
毫不夸張的說,新國標的誕生,對于國人來講是一場難以逾越的痛。
痛苦一:舊車無奈報廢,新車越來越貴
新國標的發布,讓國人手中的電動車全部淪為報廢品,無論是用了十年的老車還是剛買的新車,在新國標發布的那一刻全都失去了價值。
運氣好一些,你的舊車可能還能折抵幾百塊,運氣不好你的舊車只能回收廢品站收貨數十元。
不僅如此,你需要額外掏出數千元重新購買新國標產品。而當下的新國標車型也越來越貴,曾經1000元、2000元買到電動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的市場上,2000元你只能買到非常入門的車型,20公里的續航足以讓你感到崩潰。
痛苦二:性能極限閹割,體驗大幅下降
新國標規定,電動自行車的時速不得超過25公里每小時,而這樣的速度甚至不如自行車的行駛速度。在之前的測試過程中,我無數次遇到自行車超車的情況,甚至一些共享單車都能超過我。
雖然我不推薦高速行駛,但是這樣的慢速行駛真的不一定是好事。
此外,新國標還規定電動自行車時速超過15公里每小時就要發出蜂鳴警報,更是讓人無語至極。15公里的時速已經是非常慢的形式速度了,和共享單車慢慢晃悠的速度接近,這樣的速度下還需要不斷發出蜂鳴警報,這意味著只要你騎車,你的旅程中就始終伴隨著煩人的警報音,只會讓人更加暴躁。
更加可笑的是,我在北京的路上幾乎沒聽到過警報音——所有車主在購車的第一時間就通過特殊手段將警報功能關閉了,堪稱是全民抵制了。
痛苦三:中老年人徹底和高速電動車說再見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電動車主都是中老年人,因為這是當下這個時代下,普通百姓最容易購買到的平價代步工具。只需要幾千塊,就能解決上下班、接娃、短途出行、逛街等等需求,性價比極高。
然而新國標規定,電動自行車無需駕照,電動輕便摩托車和電動摩托車需要駕照才允許上路。對于有一定學習能力的用戶來說,這似乎沒啥問題,但是對于大多數的普通百姓而言,他們真的不會考試。
即便是全民小康,受惠的只是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的父輩那代人依舊有很多屬于“文盲”,更別提一些老人了。所以,他們和速度更快一些的電摩產品徹底無緣。
總結:
新國標已經發布,我們再去批判、反對也沒有任何作用,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新國標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原本是為了解決電動車缺少管理的問題,如今管理的作用沒起到,反倒是壓榨了百姓的錢包。希望在未來能夠有更加合理的政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