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末,在華為發布的“2012年行業趨勢展望”中,有30余處使用了“用戶”一詞。“用戶體驗至上”出現在了標題、文首和文末,足以見證華為“用戶為中心”的品牌理念。12年之后,“用戶”思維依然是華為久盛不衰的訣竅。
任正非曾說:“華為走到今天,就是靠著對客戶需求宗教般的信仰和敬畏,堅持把對客戶的誠信做到極致。”事實上,從3C數碼到汽車領域,華為始終堅持以用戶體驗為先。
AITO問界品牌的成功便是個例子。2023年5月27日,問界品牌第10萬輛汽車正式下線,此時距品牌成立還不滿15個月,拋開其他榮譽不提,這樣的成就在汽車行業內已屬奇跡。從問界身上,我們能看到傳統車企的工匠精神,也能窺見華為的ICT優勢和用戶思維。
新勢力造車,始于天馬行空,終于腳踏實地。大多新勢力品牌缺乏造車經驗,僅僅憑借設計方案按圖索驥,由此衍生的品控、安全、智能化等問題不勝枚舉。在眾多新勢力品牌中,問界卻把品質做到了行業領先水平,乃至超越不少老牌車企,這離不開華為與賽力斯的精誠合作。
一方面,賽力斯在傳統汽車制造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積累了豐富的制造經驗,成為問界汽車品牌的硬實力。另一方面,華為將來自電信設備和手機行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嚴苛質量標準放到汽車制造上來,從研發到制造、交付使用,360°監督管理,產品品質自然高。
不過,歸根結底來說,硬件可靠只能算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基石。想要緊跟潮流甚至引領時代,汽車的算法和軟件能力至關重要,而這同樣是華為的優勢所在。
作為全球領先的ICT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早在10年前就開始對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技術進行持續投入。每年100億元,超7000人的龐大研發隊伍,也為華為積累了豐富的汽車智能化核心技術,問界品牌正是華為技術厚積薄發的最直觀體現。
智能化體驗研發成本高,也最考驗車企的綜合實力,往往被車企避而不談。AITO問界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兩個賽道發力,打造領先行業的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與鴻蒙智慧座艙3.0“雙智天花板”,并通過不間斷的OTA升級為用戶打造出常用常新的新奇體驗。
7月18日,問界面向問界M5增程版、問界M5純電版和問界M7的車主開始分批推送OTA升級,為用戶帶來包括HUAWEI 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功能、車內關懷功能等在內的七大功能更新,十余項體驗優化,令車輛駕乘體驗再上一個新臺階。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備受好評的HUAWEI 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功能配備到問界M5增程版和問界M7車型中,令其駕乘舒適度和車輛穩定性有了直線的提升。此外,車內關懷、音頻均衡器、“小藝”免喚醒、智慧尋車等功能也陸續上線,為精細化用戶用車場景提供最貼心的守護。
用“軟件定義功能”,用“算力來驅動馬力”,用“比特來管理瓦特”,是華為跨界賦能汽車行業的最真實寫照。AITO問界的成功,也驗證了華為智選車這一全新商業模式的成功。伴隨著華為的研發投入、技術積累與賽力斯制造工藝的精進,華為智選車模式必將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