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9月14日午間消息(蔣均牧)9月13日,華為和小米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涵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表示:“華為很高興與小米公司達成許可。這份許可協議再次體現了行業對華為在通信標準領域所做貢獻的認可,也讓我們得以加強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投入。”
小米集團戰略合作部總經理徐然表示:“我們很高興與華為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這充分體現了雙方對彼此知識產權的認可和尊重。小米將一如既往地秉持小米知識產權價值觀,尊重知識產權,尋求共贏、長期可持續的知識產權伙伴關系,以知識產權推進技術普惠,讓科技惠及更廣泛人群。”
今年年初,華為正式對小米提出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該案涉及四個專利,分別為“發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載波聚合時反饋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戶設備”和“一種獲取全景圖像的方法及終端”、“一種鎖屏方法及移動終端”。隨后,小米向國家知識產權局陸續提出了華為相關專利無效的請求。9月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維持專利權有效”。
此次協議的達成,很大程度上意味著雙方之間的專利糾紛以握手言和告終。
根據中國信通院《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及標準提案研究報告(2023年)》,華為的有效全球專利族數量全球排名第一,而小米也已躋身前十。
不久前的8月25日,華為與愛立信宣布簽訂長期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涉及3G/4G/5G蜂窩技術在內的3GPP、ITU、IEEE、IETF等廣泛的標準相關基本專利,覆蓋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和終端設備銷售。根據協議,雙方都許可對方在全球范圍內使用自身持有的標準專利技術。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22年底,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12萬件。而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長期以來在研發創新上的壓強式投入——尤其作為應對嚴峻復雜外部形勢和謀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手段,近年來更是屢創新高。
2022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達到了1615億人民幣的歷史高位,占全年收入的25.1%,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人民幣。同時,在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員工超過11.4萬名,占總員工數量的55.4%。
截至7月份,華為已累計簽署近200項雙邊許可協議,并有超過350家公司通過專利池獲得其專利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