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關注1000元左右的迷你主機,會發現絕大多數產品采用的是賽揚或者像R3-3300U這樣的產品,性能是比較差的。不過現在有這樣一款迷你主機,售價1099元,但卻搭載了一顆8核心16線程的銳龍標壓處理器,這樣的性能放在千元迷你主機市場,絕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這款迷你主機的型號是銘凡UM480 XT,售價1099元,搭載R7-4800H處理器。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R7-4800H也很老啊,性能夠用嗎?先別著急,咱們先看一下這顆處理器的規格。它采用的是Zen2架構,架構確實稍微老一些,但多核依舊很難打。原因在于它有著8核心16線程,這樣的核心數放在現在也是很給力的,因為像大家比較認可的R7-7840H也是8核心16線程,兩者的差距主要集中在架構方面。雖然性能差距比較明顯,但把R7-4800H放在千元價位,它的對手全是N5095這樣的羸弱產品,性能自然強很多。
下面我們就看一下R7-4800H的性能表現。
此次測試選擇了大家比較常用的測試軟件,包括CPU-Z和Cinebench。
我們先看一下CPU-Z的測試,實測R7-4800H的多和成績是5338.5,單核成績是512.1。從結果中可以看到,R7-4800H的單核性能確實是比較差的,這一點與Zen2架構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不過得益于8核心16線程的規格,R7-4800H的多核性能其實還是挺不錯的,與R7-7840H的差距僅僅只有20%,但兩者的價格差距已經來到100%以上了。
在Cinebench R15中,R7-4800H的成績同樣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其多核成績為1870,單核成績為189,表現與CPU-Z中比較像,依舊是單核心落后較多,但多核心的表現還是挺不錯的。考慮到CPU-Z和Cinebench R15的測試時間都比較短,主要反映處理器的峰值性能。所以從這一點能夠看出,R7-4800H的短時性能表現還是挺不錯的。
在Cinebench R20的測試中,成績發生了一點變化。其多核成績為4098,相比之下與R7-7840H的差距就更大一些了。主要原因還是前面提到的,在短時測試的時候,R7-4800H的性能峰值比較不錯,但R20的測試時間要更長一些,壓力時間更長,可能是這個原因,導致R7-4800H的性能表現并不如上面兩項測試。
即使如此,從以上測試也能看出,R7-4800H的性能表現已經是非常不錯的,雖然無法與R7-7840H相比,但兩者之間的性能差距并不是特別大,基本維持在30%以內,但如果大家看一下相應迷你主機的價格,R7-4800H相當于用44%的價格換到了70%的性能,這樣的性價比還是相當給力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搭載R7-4800H的銘凡UM480 XT的性價比表現非常出色,可以說在1000元這個價位段,它的表現就是迷你主機的最強性能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1099元買到的是準系統,也就是沒有內存和硬盤的版本,后續加裝的成本應該在500元以內,最終花費應該在1500元左右。
總結,雖然銘凡UM480 XT所搭載的R7-4800H性能無法與最新的處理器對比,但不錯的性能表現加上超低的價格,對于預算不足的用戶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當然,如果你的預算比較足,對性能要求較高,那么還是看一看搭載最新處理器的迷你主機,他們的性能表現要更加優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