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MD上新了銳龍7 7840U低功耗處理器,它是銳龍7 6800U的升級款,GPU也從Radeon 680M升級到了Radeon 780M,而且得益于Ryzen AI引擎的加持,它甚至可以讓輕薄本跑動AIGC的應用,這一點可以說是能夠大大改變未來輕薄本應用的局限性了。
以往跑AI少說得是高性能獨立顯卡,但是隨著AIGC落地,如果能夠在輕薄本上輕松使用AIGC應用,那么就能夠提高輕薄本的使用價值,加強其在生產力應用中的表現。那么銳龍7 7840U平臺跑AI的體驗到底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銳龍7 7840U的基本特性,它采用AMD Zen 4架構設計,TSMC 4nm制程打造,擁有8核16線程,默頻3.3GHz,加速頻率5.1GHz,L2+L3緩存容量24MB,可配置cTDP為15-30W。
CINEBENCH R23測試標準下,這顆處理器單核得分1733pts,多核得分12078pts。對比上一代同級別的銳龍7 6800U處理器,單核提升18.94%,多核提升20.21%,在核心數量一致的情況下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提升幅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此外,銳龍7 7840U還加強了視頻編碼能力與物理渲染能力,x264 benchmark標準下,完成2500frame編碼用時僅50秒,渲染幀率51.04fps。
V-Ray benchmark物理渲染,采樣數量達到8263 vsamples,輕度渲染使用是沒啥大問題的。
同時,AMD Zen 4架構最大優勢就在于能效比,低功耗、高性能、低熱量,使得這一代銳龍平臺的整體表現可以說是相當不錯。銳龍7 7840U處理器cTDP為15-30W,通過AIDA 64 FPU單烤測試可以看到,處理器穩定功耗為20W,核心溫度只有62.5℃,結合前面的跑分可見,它用20W功耗就遠超過了上一代銳龍7 6800U處理器23-25W功耗釋放的性能,能效比相當不錯。
而讓銳龍7 7840U平臺能夠跑動AIGC應用的,自然還得益于它集成的RDNA 3架構打造的Radeon 780M GPU,雖然3DMark Time Spy圖形分較上一代Radeon 680M GPU提升僅為10.23%,但新架構帶來的新特性,以及Ryzen AI引擎加持之下,可以保證AIGC應用的基礎算力需求。
比如在UL Procyon的AI性能測試中,處理器自帶的Radeon 780M集顯float16單精度浮點性能評分221,float32單精度浮點性能評分162,雖然比不上獨顯,但“能跑了”對于集顯來說就是勝利。別忘了,早年集顯做1080P視頻解碼都費勁,后來也是經過兩到三代努力實現了4K直至今天8K視頻解碼。而AIGC應用從一開始就能跑動,這已經遠遠強于高清視頻解碼時代的初期表現了。
我試著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一張安娜·德·阿瑪斯的好萊塢藝術風格照片,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整體用時僅2分22秒,生成后的效果絕對是能用的水準了,這對于非專業設計師、攝影師的用戶來說,可以說是足夠用了。
而且,銳龍7 7840U首發平臺是宏碁傳奇Edge 16,一款1kg出頭的16英寸大屏輕薄本,這樣的設備做AIGC應用真的是太合適不過了。
其實AI應用落地無論是對于AI自身還是對于輕薄筆記本電腦而言,都是益處極大的一步。
AI通過PC落地,可以確保基礎算力與快速擴展;而PC借助AI可以拓展自身生產力水平,讓一些非專業用戶能夠達到專業用戶的繪圖、編程、創作水準,這對于提升PC使用價值有著極大意義。現如今,銳龍平臺能夠通過Ryzen AI引擎加持,在低功耗平臺上跑動AIGC應用,這對于AI普及來說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