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局)獲悉,近日,該局“海洋地質十二號”船在西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首次海底地震采集作業任務。此次海底地震儀最大投放水深5826米,創下中國地質調查局海底地震作業全新水深紀錄,標志著廣州海洋局在海底地震調查領域全面形成6000米級超深水調查能力。
據了解,海底地震的作業區域已從南海海域成功拓展至太平洋海域。此次任務是廣州海洋局自主研發的超深水海底地震儀首次應用,投放海底地震儀28臺站,成功回收27臺站,采集站位27個,測線長度達411公里,獲得了大規模、大范圍、大深度的高質量數據,為西太平洋地球多圈層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撐。
廣州海洋局自研團隊創新大深度耐壓密封技術,使海底地震儀深海耐壓密封性能提升至6000米級作業水深,驗證了該超深水海底地震儀的穩定性。在海底地震儀回收階段,團隊基于北斗衛星定位技術,設計了一套實時定位裝置,具有傳輸距離不受限、定位精度高的特點,并通過改進機械脫鉤裝置、提高釋放機構的可靠性,大幅提高海底地震儀的回收速度和回收率。(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任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