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雜志經過評選,今日公布了“2023 年十大流行語”,它們分別是新質生產力、雙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種兵式旅游、顯眼包、搭子、多巴胺 ××、情緒價值、質疑 ××,理解 ××,成為 ××。
附《咬文嚼字》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解釋如下:
在人工智能領域,大模型是指擁有超大規模參數(通常在十億個以上)、超強計算資源的機器學習模型,能夠處理海量數據,完成各種復雜任務,如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
計算機硬件性能不斷提升,深度學習算法快速優化,大模型的發展日新月異。一系列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應用相繼問世,其中 ChatGPT、“文心一言”等已經在社會生產、生活方面產生了廣泛影響。
大模型的普遍應用,也對隱私保護、信息安全等帶來巨大挑戰,迫切需要相關法律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應對。
此外,由于文化和旅游消費持續復蘇回暖,“特種兵式旅游”火遍全網;由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所舉辦的“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全網瀏覽超 480 億次,也使得“村超”及“村 BA”等各種鄉村賽事大放異彩,快速出圈。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突出了如下方面的特征:
年度特征明顯,折射生活社會面貌。
創新特征明顯,凸顯語言創造力。
短視頻崛起,語用邊界尚未消除。
據介紹,今年始發于短視頻、在短視頻上廣為傳播的流行語不在少數。然而,短視頻的主要使用人群還是以年輕人特別是 90 后、00 后為主,年長者人還處在逐漸了解、接受的過程中。因此,大量流行于短視頻的語言形式,被全社會接受還有一個過程。
在語言運用上,短視頻與報刊等傳統媒體甚至互聯網的傳統傳播方式之間,存在明顯邊界。導致“短視頻流行語”轉化成“全民流行語”還有一個過程。
這也是今年流行語沒有出現“爆款”,如“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哈基米”“挖呀挖”“敵蜜”等等的傳播范圍,沒有得到進一步拓展,沒有進入最終榜單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