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36氪見證了“她力量”的崛起,通過女性個體經驗書寫和女性新形象塑造,積極推動“她力量”高質量發展。在WISE2023 商業之王大會上,36氪重磅推出了“女性創造力專場”,為來自不同領域的女性領導者提供超級交流展示平臺,助力更多女性撕掉標簽,用自己的能力和態度,重新定義當代女性的高光時刻。
在峰會上,循環時尚生活方式電商平臺紅布林的創始人兼CEO徐薇女士帶來了《女性創業:從“超級個體”到“混合體”的進化》的超級演講。徐薇女士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商業嗅覺,在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引領紅布林獨樹一幟,她對女性創業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體驗。
以下為紅布林創始人兼CEO徐薇演講全文,經36氪編輯整理:
很高興今天來到會場跟大家做這個分享,36氪每年都會做一次 wise 商業大會,大概是我創業第三四年的時候來做過一次分享,當時主題是講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偏商業的。
今天隔了很長的時間再來參加大會發現,哇,給的主題變得更大更open了,而且講女性創業特別有意思,今天看在座很多都是女性朋友,我覺得這個話題可能大家都會有很多共鳴,我來講一講我的體會和感受。
一. “一個女性可以創業嗎?”
性別的刻板印象,今天依然深刻地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里面。那么一個女性可以創業嗎?我們再延伸一下這個話題,一個女性可以有自己的事業嗎?這么多年下來,我會有一個自己的二分法。我們的事業里面有很多是職業化的,叫be a professional,就是你做一個職業的人。
這個領域里面,我們看到還是會有很大比例女性走到金字塔塔尖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最典型的是三年前過世的一位美國現象級偶像人物,終身大法官RBG,對不對?很火,她的一生就是走 professional 路線的,從律師到大法官。
我們發現在 professional 這個事業領域的角度來講,其實還是有很多女性做得很好,能夠沖破很多性別限制的。
另外一個對立于professional的就是business woman,她是一個商業女性。
在商業社會里面,女性要成功,要獲得所謂的相對公正公平的這個待遇,是會更難的。為什么?大家可以想一下這個問題。
因為商業相比職業,變化更快,競爭更直接和殘酷,常常都是你死我活的。
所以有的時候開玩笑說,我都希望我女兒長大以后做一個professional而不是一個business women,前者有更長的職業生命周期,很多時候允許你take a break,也是越老越吃香,但后者幾乎在這些點上都是相反的邏輯。
而一個女性創業,我說的就是商業領域的創業,這事就更嚇人了,但我還是做了。
我再舉幾個例子,大家可能會更有感受。
你看我們經常會講一些女性領袖非常厲害,我們很多人看過一本書——《Lean in向前一步》,前臉書Facebook 的 COO Sheryl寫的。最近還有一個女性在商業領域很火,是誰?AMD 的蘇媽,宅男之神,很厲害。
但仔細研究一下,你會發現,這些商業領域的女性leader雖然都是business woman了,是運營一家公司的絕對主力了,但她其實還不是那個founding partner,不是創始人。
二. “對女性創業的偏見”
我經常說創業是一種自我選擇,你選了這條路,就enjoy it走到最后,接受各種結果。但其實創業從零開始做一件事情,要求得某個不錯的結果,難度是非常大的。
今天時間有限,就說兩個點,是我真的認真想過的。我是個平權主義者,男女我覺得都有自己的優勢,但是確實女性跟男性有幾個點是硬性的不一樣的,對于女性來講,我覺得相比男性在剛才所說的商業環境里面會因為這兩個點而挑戰更大。
第一,對女性來講時間更有限,time is limited。
為啥?我先把照顧家庭撇一邊,因為現在有非常多的可替代的工具和服務,不管是男還是女,都可以去幫助大家從家庭照顧里面解脫出來。也先不說教育孩子,因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成長的因果關系在里面。
但在懷孕生孩子,和小朋友剛出生的那段時間里面,是需要女性去更多投入的,小朋友對媽媽的這個天然生理上的依賴在那,沒辦法。
OK,這個事情就是男人不會碰到的,而女性會碰到的一個實際的挑戰。
第二點就是,女性要去招募一個平衡的團隊會更難。
我確實經常被這么挑戰,你作為一個女的創始人和CEO,你幾乎不可能吸引到很強的男性候選人,特別牛的男的不愿意跟女的干。
回到剛才說的男女之間的刻板印象,男性在社會上被要求在事業上、在競爭性上,在我們說的商業活動里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制度也好,還是人們的普遍性認知也好,很多方面它都在助長這個事。
如果說今天性別互換,我是一個男性,我會怎么想這個問題?我也要突破我的心理認知,傳統的、刻板的、固定下來的認知,去和一位女性 CEO 共事。
我會想這個女性 CEO 是不是qualified?跟我絕大多數情況下會碰到的一個男性leader比,這個女性是不是具備同樣的領導力,是不是能把所有事情和問題給解決掉?是不是能給到我好的滋養,能讓我成長?我服不服?
這些問題甚至是說困惑,是客觀存在的。
三. “我碰到過的坎”
這 7 、 8 年創業的時間過得真的特別的快,我覺得我每天都處于戰斗模式,就拿上面說的第一個女性創業的獨特挑戰吧,我確實碰到了。
18 年我生完孩子,在醫院里待了一個星期,出院以后沒有去月子中心,在家里找了一個月嫂。然后我從醫院回到家里的第二天開始,除了晚上跟小朋友一起睡覺之外,我白天十幾個小時一直在打電話處理工作的事情,雖然我不能去公司,但一直在遠程解決問題。
我記得很清楚,那個時候也是我們的 A輪融資,當時服務我們的融資顧問,正好也是幾個女性創立的一個機構,她們也沒太把我懷孕生產這事放心上,我出院的第一天開始,她們就知道我出來了,可以接電話了,我們就開始瘋狂溝通,就開始做所有的路演,給投資人打遠程電話。
因為融資特別重要的是節奏感,開始就不能停,要盡快的結束。所以那段時間對于我來講,時間要極其極致的被利用,一方面我確實還是要去照顧到這個新生命,包括我也擁有了一個新身份需要去適應,但與此同時,我完全放不下工作,這個挑戰是巨大的。
另外一段時間是在 2020 年的端午節,正好也是在一個融資節點之前,那個時候小朋友已經 2歲了。
有一天晚上,要同時處理小朋友、家庭、還有公司的事情,我整個腦子里同時裝了很多的問題,我居然走路不小心滑倒把腿給摔斷了,醫生都不能相信這個事情,在一個非常日常的環境里,怎么能摔到車禍級別的?小腿的脛骨、腓骨開放性骨折,兩個主要的骨頭全部齊齊斷掉,把皮膚和神經全部刺破了。
后來我跟醫生復盤,原因是正下著雨地上滑,而我抱著小朋友走下臺階的時候滿腦子想著工作,想到家給她洗完澡哄她睡覺以后我就要開幾個電話會,在摔下去的那一刻我下意識地要保護孩子怕她后腦勺著地,就是以一個極其變扭的姿勢受到了沖擊,腳踝是扭傷,而腿是生生被扭斷的。
當時我們約定另外一家FA,要做我們的B輪融資,全部都安排好了,就等著我端午節之后出去見人,結果我又一次光榮負傷了。
但沒辦法我還是在醫院里躺著,以及出院以后坐著輪椅在辦公室里還搭了個屏風放了個簡易馬桶方便上廁所,一刻不停地把該我干的活都干了。
四. “女性創業者的特別力量”
我是個平權主義者,我不覺得大部分女性擁有的一些優秀特質,在男性身上找不到,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在商業社會里拼搏,我們其實需要的是一個非常強的平衡的團隊,男女都有,我們主要是看每個人的擅長點,并不因為性別對任何人產生歧視或者機械地去使用。所以我只是取幾個點來講一講。
首先是用戶感,我覺得在過去很多困難的時間點,用戶感是救了我的。我先簡單介紹公司,紅布林是 17 年創立的,我們做到今天,是國內最大的二手奢侈品二手時尚交易平臺,做可循環時尚,一種特別新的生活方式,就鼓勵大家把衣櫥里面的衣物循環流轉起來使用。
最近我們公司很有意思,在做客服體驗提升。我們之前有非常多的指標去看,我們的客服去服務客戶的時候,很多關鍵性的過程指標和結構指標全是數字。因為我原來是投資人背景出身,我也特別喜歡看數字,但我們發現我們還是沒有把客戶服務這個環節的用戶體驗做好。
怎么辦?大家就聊說怎么樣去看這個事情,定一個新的目標,牽引大家去做到,怎么看這個事做的是好的?
我力排眾議,我說一個目標就行了,我們就看一個事情,就是一個用戶在跟客服在對話過程結束以后,她有沒有主動去夸客服,且是不要過度邀約下實現的。
就是用戶在跟你聊完天,你幫她解決問題,或者有咨詢之后,她有沒有主動的寫一句話夸你,說你這個客服特別好,說你幫我主動地解決了問題,說你特別有耐心,說你非常站在用戶視角考慮問題,什么樣的都可以。
因為在今天這個碎片化的時代里面,用戶的時間也被切割成非常多的碎片,也都非常的忙,非常的追求時間效率,她在跟你對完,解決了問題以后,她還愿意留一點點時間給你打字,打一句話,就牛了。
我說我們就只獎勵這個東西,看這個東西的比例是不是會越來越大,就看這一個事。大家一開始都覺得這事不太行吧,我說因為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講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就是在客戶跟用戶的服務里面,我們看了一堆指標,但是都一直都沒有抓到那個點。我說你信我吧,我的感受是今天我愿意多說一句話,這個事就很了不起。
于是我們大概是在一個半月之前開始做這件事情,神奇的結果就發生了。我要求他們截圖給我看用戶表揚案例,我讓他們從頭截圖到尾,不能漏掉任何一個對話的過程,我要看用戶一開始進來是在問什么問題,過程怎么服務,到最后用戶是怎么夸你的,為什么夸你?
看完以后就發現說還都是自然發生的,特別有意思,就是我們的用戶到最后會變成是說她不光是在這個服務的過程中去夸我們的客服,甚至到了主動關心我們的客服。說今天北京天氣很冷,聽說你工作那么辛苦,為用戶服務,你多喝點紅糖水之類的都出現了。
這個就是用戶感,我把我自己替代進去作為用戶,我覺得今天在整個對話的過程中,我們雖然有很多的工具和數據系統的支持,但人和人的交流回歸到最本質的那一點。
還是你是不是站在用戶的視角想問題,能夠主動地往前多走一步兩步去幫她操心這問題,高效地解決掉,甚至能夠共情她?
所以我現在都是在發現金的,最近這段時間為了把這個團隊扭過來,只要在自然情況下被用戶夸獎,驗證完沒問題就給發錢。突然整個團隊的狀態和用戶跟他們交互的感受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第二點是責任心,不是男性沒有責任心哈。你想兩性不平等這個事有沒有帶來一些好處?
我們逆境里面的反向思維想一想,有時候也會帶來好處。它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我們在很多事情的處理過程中,對自己的要求是更偏向全面和完整的。所以責任心這個事情,是我們女性明顯突出的一個點。
第三點是多面手multi-tasker,很多基因相關的科研文章說過,基因刻在我們身體里面,男性是hunter-捕獵者,女性是 collector-收集者。在原始社會里的分工是,男性出去打獵要求非常的專注,對準目標捕殺,拿回來的東西,女性來整理收藏。
確實絕大部分女性的一個突出特質是可以多線程,所以在剛才我碰到那些時間客觀條件壓制非常嚴重,實在是倒騰不過來的case的時候,多面手的思維和能力還是很大程度上幫到了我。
五. "平權主義和混合體"
剛才不是說我被吐槽招不到特別厲害的男性的高管嘛。
實際上我們就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尤其是最近兩年我們一直在做團隊的升級。創業一開始,平臺也好、品牌也好、聲量也好,都沒有到一個比較后期的階段,要去招人,不管是招厲害的男性還是女性都是比較難的。
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過去兩年我覺得在招聘和構建團隊這件事上我們比以前要好很多?,F在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是一個男女混合的很強的團隊,同時我們在一起做的一件事情,面向的確實絕大部分用戶是女性。
那我們怎么去理解平權這件事情?在工作的角度我會覺得男的就是女的,女的就是男的,哈哈哈,我們結果導向對所有人要求是一樣的。
另外一個反過來的偏見,其實對男性不是很友好的,是說男性體力精力都比較厲害,所以男性就應該在工作和事業的投入度上面更強,他也更能扛,在工作中男性就應該扛更多,我覺得這個對男性也是固化的不公正的刻板印象。
從這個角度來講,一旦進入到了一個職場的環境里面,我就要對我的交付的結果負責任,男女平等,女性也一樣應該且可以在超長時間、超高強度的工作的投入里面保持自己持續是好的狀態,做到應該要交付的結果。
另外男性女性真的是那么對立的嗎?男性擅長做什么?不擅長做什么?女性擅長做什么?不擅長做什么?是寫死的嗎?
其實上帝給每個人都開了一扇窗的,但同時每一個人又都不是完美的。所以今天創業到現在,我會覺得特別重要的一個事情是認識到每個人的特質,把自己的長板發揮到極致,避免自己的短板成為這個公司這個團隊致命的東西。所以我們要融合,我們要找到每個人的閃光點,上帝一定是給每一個人開了一扇窗的。
比如我們做這個時尚生活方式的品牌,很多品牌是女性向的品牌,我們的很多男性高管進到公司來,他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一開始他可能是純邏輯驅動,到慢慢他能理解這里面有感性的部分,情緒價值的部分,到最后你會發現在很多討論的過程中,他會提供獨特的視角,幫助很大。
現在我在用人的時候,我確實很少把一個人往一個固定的方向去推,說因為你是男的或女的,你能做這個,你不能做這個,不會這樣的。所以我更傾向于混合體這個概念。不是男性和女性在性別上的固化和對立,而是每一個人身上可能會有一些所謂的“男性特質”,有一些所謂的“女性特質”,每個人都是混合體。
像我就是女性里面男性特質比較多的人,但是我們有一些同事是男性的身份,但是女性特質比較多,他比我更感性,更敏感,他這個敏感有的時候會帶來一些問題,就是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夠果斷,但是好處是在我太工具導向效率至上的時候,他會讓我意識到人人都是有弱點的,什么時候要更寬容,什么時候要更彈性,什么時候要往后退一步。
所以當每一個人都能變成一個更好的混合體的時候,就挺好,都能往前走和進步。
六. "創業這7年,我的成長與收獲"
最后跳出一下今天給我的女性話題,講一下創業以來的感悟,這個感悟是一個混合體身份發出的,非代表女性或男性,就是一個創業者很真實的感受。
很珍惜今天這樣的一個機會,去發自肺腑的講講尤其是過去三年的一些大環境的變化和我自己的理解,確實是巨變。
我在創業之前的背景是在這個行業里做投資人,我在投資和創業兩頭都待過,這個感受就更豐富了,是更綜合的一個感受。
就是在 21 年上半年及以前,我們是一個高歌猛進的時代,移動互聯網改造了很多的行業。且這是一個資本驅動,強調杠桿效應,看公司的發展以單一的增速和規模為核心指標的一個時代。
這個時代下有兩個東西對于投資人和創業者來講都成立。這倆東西是啥?一個叫winner takes all,贏者通吃。
所以當時很多的創業者都會碰到這個情況,我做投資的時候我也會這樣push創業者:“你融了這個錢,你為什么過了半年只花了這么一點點?你花錢的速度太慢了,我還不如把這個錢拿去做別的投資。你沒發現你的競爭對手已經花了比你更快的錢,但是獲得了更快的增速和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嗎?如果你再不學會快速的花錢去取得你的增速和規模,你就要出局了,因為下一輪融資,我們看增速和規模,你已經掉出前三了,拜拜,這事跟你沒有關系了?!?/p>
另外一個詞是叫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就是特別擔心錯過這個市場,創業者一夜暴富,投資人投中大項目,揚名立萬的機會。
因為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我們有太多發生奇跡的案例,商業上的很多成功案例都是這么被催生出來的,所以整個行業都非常的熱,非常的激進,非常的不顧一切,非常的單一指標導向。
而這一切在 21 年的下半年被摁下了休止符。要搞明白,雖然增速快規模大,但是這掩蓋了很多的問題,是很不健康的,不能長期這樣搞下去,不可持續。
慢下來,慢就是快,認真的去對待每一個你碰到的問題,行業的問題、用戶的問題、企業的問題,去把它們給解決了,達到一個長期可持續的、健康的狀態,然后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再去加深自己的品牌和用戶心智。
所以這個行業本來不應該是這樣快的,我們所有人的認知在過去的三年的時間里發生了急劇的轉變和變化,非常幸運的是我們今天還站在這兒。
我們在 21 年的上半年融到了一筆錢,很多人說這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情,但是同時我覺得我們在這個意識轉變的層面反而發生的晚了一些,因為我們手里融到了特別關鍵的一筆錢。
對比我們在這個行業里競爭的其他競爭對手來講,我們原來在那個游戲規則下也特別擅長,跑得最快嘛。跑最快,那不就是你每一輪融資都跑在最前面,融的錢最多嘛?
但是我們的認知升級,反而會因為這筆錢蒙蔽而有一定的滯后。所以大概在 21 年下半年左右的時間,我覺得我們還是按照原來那個節奏在做事情。
直到 22 年,到現在其實是快兩年的時間,我基本上就很少出來了,天天窩在公司,從早 8 點多我就出現在公司,到晚上平均下班時間應該是在11 點,周末也經常加班。長期是這個狀態,我覺得是應該的,因為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把結構性的問題給扭轉過來。
到今天我們非常自豪,從規模的角度我們還是行業第一,同時我們的經營模型不斷完善。所以還是挺感慨的。我自己回想一下,人有幾個七年八年呢?
包括跟 36 氪的交互,最早我是投資人,我投的很多案子會在 36 氪上被報道,報道完之后就是融錢,到我自己創業,來 36氪做分享,過去幾年非常的熱,再到過去兩年我幾乎就不出來,就是在死磕各種問題,到今天講出剛才那些東西,還是覺得很感慨,很幸運。
同時也覺得非常非常必要的,就是把剛才那些認知、經驗、教訓能夠盡可能多地分享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和看到,共勉。
商業在不斷地持續地往前推進,生意可以做很長的時間,品牌也可以做一輩子,甚至是幾輩子,一直傳續下去。
希望我們在接下來更長的時間里面,在認知具足的情況下,能夠把企業做的更好,還有把企業背后的社會責任感也做的更好。畢竟公司是一個平臺,肩負對用戶,團隊,股東和社會的責任。
經過過去幾年來回的顛覆和變化,我相信我們還立在這里的所有的人,是相對更成熟的一批人了,因此能夠肩負更大的使命的。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