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精品一区-日韩专区一区-亚洲小说欧美激情另类,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app麻豆,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紀念科學家湯曉鷗:黑羊遠去

業界
TIME
2023-12-17 10:10
36氪
分享

  文|林煒鑫 武靜靜

  編輯|鄧詠儀 蘇建勛

1

  2010年,三位學者——尤舒亞·本吉奧(Yoshua Bengio)、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和楊立昆(Yann LeCun)——幾乎同時開啟了深度學習領域更深入的研究,“叩響了深度學習的大門”。(2018年三人憑借在深度學習領域的貢獻摘得圖靈獎。)

  從2011年開始,中國AI學者湯曉鷗和他的學生們,通過一篇篇論文,一次次“按響門鈴”,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作出貢獻。

  這是湯曉鷗對自己所成立的MMLab(港中文多媒體實驗室)的描述。但如今,這位“一次次按響門鈴”的人遠去了。

  12月16日,商湯科技發布訃告稱,商湯科技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教授湯曉鷗因病去世,享年55歲。

  湯曉鷗

  商湯前員工Janet起初不敢相信。等到下午,證實的信息涌來,很多人在朋友圈發文悼念,Janet也還難以接受這一噩耗。

  Janet在2021年加入商湯,湯曉鷗那時逐漸淡出了商湯的經營,但依舊會在公司全體性的活動上亮相。“對很多人而言,湯曉鷗依舊是商湯人心中的燈塔,是靈魂人物一樣的存在。”她告訴36氪。

  湯曉鷗是中國最為著名的人工智能科學家之一,他于2001年在港中文創辦MMLab。20多年來,湯曉鷗培養了一大批AI人才,將中國計算機視覺研究帶到全球頂級水平。

  從前幾年的人臉識別到如今的大模型,其背后都離不開這個實驗室在深度學習等基礎技術上做出的巨大貢獻。

  2014年,湯曉鷗帶領團隊成功實現了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技術突破。同年,湯曉鷗在北京創辦了人工智能公司商湯科技,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工業及日常生活中,也開啟了中國第一次人工智能的創業浪潮。

  在商湯,湯曉鷗明確拒絕“狼性文化”,他提倡“黑羊文化”,這是讓很多員工印象深刻的一點。“黑羊第一是特立獨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第二也要同時富有同情心、同理心。”一位早期商湯員工對36氪解釋道。

  商湯員工認為,湯曉鷗是科學家,也是謙謙君子,風趣、溫暖、沒有距離。商湯內部有一個慣例,年終獎趕在農歷新年之前發。“據說這是湯老師定下來的,讓大家有錢過年。”Janet說。

  盡管已經離開商湯,Janet仍對湯曉鷗一年一度的脫口秀節目印象最深。那是商湯年會上的壓軸項目。

  參加年會的高管、員工們,都期待聽湯曉鷗講脫口秀。Janet回憶,“湯曉鷗是遼寧人,自帶幽默細胞,不會讓人有距離感。”

  湯曉鷗講脫口秀,不講企業經營、公司管理,講的是熱點新聞或者B站彈幕,“和年輕人沒有代溝。”他也會分享一些學術新突破。有一年年會,他分享自己喜歡的一首歌,讓臺下的猜歌名。

  “他是一位很多姿多彩的人。”Janet評價道。

2

  1968年,湯曉鷗出生在遼寧鞍山。他自幼便對圖像著迷,1985年考入中科大,畢業后前往美國深造,獲得羅切斯特大學碩士學位。

  在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時,他曾經加入海底機器人實驗室。在那兒,他親眼目睹實驗室協助發現海底沉船泰坦尼克號,從此對“人工智能”有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1996年博士畢業后,28歲的湯曉鷗選擇前往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當時他的學術興趣已經放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對人臉識別算法尤其感興趣。在他看來,這項技術的應用將會給日常生活帶來直接的影響。

  招募湯曉鷗的是港中文信息工程系,由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琨所創,重點方向是通信技術。千禧年左右,互聯網技術興起,“多媒體”跟如今的“AI”一樣,是象征未來的潮流熱詞。而多媒體依賴的圖像處理,則是信息工程系的一塊短板。

  于是,在后來2001年7月,湯曉鷗創辦了港中文多媒體實驗室(MMLab),主攻計算機視覺,特別是人臉識別技術。這個實驗室正是商湯科技的前身。

  對這位初來乍到的“青椒”來說,香港尚且陌生,學術氛圍與大陸、美國都不太一樣。除了缺少人脈,他感興趣的CV技術,尚屬前沿,不得不面臨缺經費的窘境。實驗室早期,能與他一塊搞圖像的老師,甚至只有一個博士后。

  更尷尬的是,湯曉鷗招不到好的學生。那些操著流利粵語的香港本土學生,通常在本科畢業后就去美國深造,很少留在香港讀研。

  湯曉鷗是個思路開闊的人。他把視野投向大陸,邀請中科大校友李學龍來港中文訪問,后者正在中科大信息處理中心攻讀博士,研究圖像處理。

  李學龍在MMLab待了半年,第一次接觸到了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和會議,促使他日后前去留學。從香港回去,李學龍將MMLab的見聞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同學。許多中科大的學生開始對MMLab心存向往,希望前往香港讀研。

  優秀學生都追求去美國讀書,因此湯曉鷗對MMLab的一個定位就是做這些學生的跳板,全力幫助他們申請全球頂尖名校。幾年下來,實驗室建立起良好的口碑,湯曉鷗順利解決了生源問題。

  日后的商湯CEO徐立、聯合創始人徐冰、研究院院長王曉剛、副院長林達華等多位重要成員均出自MMLab。無論是在申請學校、找教職還是找項目經費,湯曉鷗絲毫不吝于伸出援手,幫助這些年輕的后輩們。

  對計算機領域里更多的AI研究員來說,MMLab是CV領域那一方重要的“巨人肩膀”。“因為MMLab受益良多,MMLab提供了很多封裝得非常好的框架和文檔,讓學生也可以很容易上手視覺相關的任務和調優,省去了很多重復性工作。”一位年輕的AI研究員對36氪表示。

  2003年,湯曉鷗的兒子在北京出生,他開始頻繁往返于香港和北京兩地。兩年后,他接受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邀請,在新成立的視覺計算組擔任組長。

  湯曉鷗對微軟亞洲研究院一直有很深的情懷,2016年他在一篇自述中,形容微軟洲研究院和IBM及Google在中國的研究院比,從事基礎研究而不是產品開發。這樣獨樹一幟的地位,天下無雙。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期間,湯曉鷗初為人父,手機里儲存了許多兒子的照片,以便在繁忙工作間隙看一眼兒子。由于照片數量過多,他在尋找特定照片時越來越麻煩。如何更高效地給照片分類和定位,成為困擾他的問題。

  湯曉鷗拉來幾個學生,成立了一個名叫Photo Tagging的課題組。課題組研發了圖片標記軟件,采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給相冊進行智能分類,也發明出多圖分割、實時圖像檢索、植入圖片等多種技術。

  盡管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但技術的成熟度還尚欠火候。

  直到2009年,湯曉鷗帶著博士研究生何愷明,聯同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孫劍博士,憑借論文“基于暗原色的單一圖像去霧技術”奪得全球頂級計算機視覺學術會議IEEE電腦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該年度的“最佳論文獎”。這是該會議創辦25年來亞洲學者首次獲得的最高獎項。

  五年后,2014年,人臉識別技術被推到聚光燈底下。先是1月,Facebook發布DeepFace算法,將計算機的人臉識別精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97.35%,與人類肉眼的97.53%相差無幾。

  僅過去兩個月,湯曉鷗制造了更大的轟動。湯曉鷗團隊發布GaussianFace人臉識別算法,將識別精度提升到了驚人的98.52%,成為全球第一個超越人眼識別能力的人工智能算法。6月起,團隊陸續發表DeepID系列算法,將識別精度提升至99.55%。

  福布斯稱湯曉鷗為“中國人臉識別技術背后的面孔”,那一年他46歲,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一呼百應,影響力空前。

3

  2014年,IDG資本合伙人牛奎光看到湯曉鷗的研究成果,立刻飛去香港。在實驗室,牛奎光看到了湯曉鷗團隊做的十幾個demo,聊天時得知,過去三年全球出現的深度學習論文共29篇,有14篇出自他面前的這個團隊。

  實驗室大多數人埋頭科研,對商界的動態幾乎沒有認知。負責接待牛奎光的人后來回憶,當時只以為他是一個關心前沿科技的投資人,過來參觀而已。

  湯曉鷗對創業有著敏銳的嗅覺。人臉識別精度曾是阻礙這項技術商業化落地的最大障礙,如今這塊天花板已被他打破,應用到日常生活只是時間問題。

  牛奎光很快提出要投資的想法,并給出2億美元的估值,湯曉鷗抓住了機會。2014年10月,湯曉鷗在北京正式創辦商湯科技。

  選擇創業也與湯曉鷗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期間遇到的困惑有關。他曾在文章中寫到:“在計算機研究領域有個矛盾,要想在實際產品中應用,一項技術必需簡單實用,要想發表文章,這項技術又必需顯得復雜深奧。要想既像Google那樣做出實用產品,又像MIT那樣在頂級會議發表文章,就要付出更多辛苦。”

  有人開玩笑表示,“商湯”是指“從商了的湯教授”。那時教授“下海”創業仍是一個新鮮事,人們帶著好奇,甚至有些看熱鬧的心態去打量這家從象牙塔出來的初創公司。

  幾年后,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學習湯曉鷗的路徑,選擇走出實驗室,在創業公司中得到更多機會與資金支持,從而將科研成果更快地落地。這時,人們才意識到湯曉鷗的前瞻性。

  有湯曉鷗這塊招牌,商湯吸納了許多科學家和教授。

  CEO徐立不厭其煩地講述湯曉鷗招募自己的故事。“湯老師說,我們現在不夠有power,我們要形成影響力,做更多更大的事情。”徐立被湯曉鷗“改變世界”的遠景打動,立刻去了。

  湯曉鷗的實驗室也是商湯最重要的人才庫,不少學生一路追隨湯曉鷗,從實驗室來到公司,去做湯曉鷗口中的“偉大的事”。目前,科研團隊的占比超過整個公司人數的三分之二,其中包括40位教授,255位博士和博士后,以及近36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豪華程度在整個AI屆都難有匹敵。

  也許是教授出身的緣故,湯曉鷗談吐風趣,喜歡和學生、同事待在一起,吃飯、爬山,甚至講段子。在公司內部,每隔一段時間,核心員工會坐一起閱讀學術論文。因此外界的印象里,商湯始終保持著一種研究院氣質。

  從計算機視覺技術出發,商湯成立之初就拿下了小米、華為、美圖秀秀以及FaceU、Snow等客戶。

  商湯有過春風得意的時光。成立后,商湯一共經歷了12輪融資,累計總融資金額達52億美元。2021年12月30日,商湯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

  資本市場的亮眼表現,也讓商湯科技與依圖科技、云從科技、曠視科技一起,并稱為“AI四小龍”。

4

  2021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Janet第一次見到湯曉鷗本人。

  那是商湯大模型第一次公開亮相,湯曉鷗來為商湯站臺。在商湯的展位,他耐心地給普通員工講解大模型。

  湯曉鷗在大模型領域有一系列的投入。2020年7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成立,由湯曉鷗擔任實驗室主任。2022年9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開源開放體系。

  2023年,湯曉鷗團隊陸續發布“風烏”大模型、書生通用大模型體系,以及與央視合作研發的“央視聽媒體大模型”。

  近距離接觸湯曉鷗,Janet感覺他“特別接地氣”,和員工商量如何擺放展品,效果會更好,“展臺的動線他也會親自走一遍”。

  湯曉鷗最近一次在大型活動上公開亮相,則是2023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站在臺上,湯曉鷗談論著過去十年中自己的三個學生:王曉剛、何愷明、林達華——都是如今AI領域里有著鼎鼎大名的人物。湯曉鷗細數了他們對深度學習的原創貢獻,并感謝了上海這座城市,以及他合作的一眾老師和學生們。

  結尾處,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出現了電影《老師好》的一句臺詞:“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這句話非常優美,富有詩意,也發自我的內心,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是一邊聽著于謙老師的相聲,一邊想:‘機器怎么可能超過這樣有趣的靈魂?我不信。’”湯曉鷗說。

  一位投身AI創業的商湯前員工Joey告訴36氪:“湯老師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領路人,也是我進入AI行業的領路人。”

  Joey認為,湯曉鷗關心研究,也擅長深入淺出,經常用一些段子切入主題,讓很多人對人工智能的了解不止停留在晦澀的專業詞匯和論文層面。

  湯曉鷗也惦記著年輕人的人工智能教育。2018年,他給高中生寫過一本教材《人工智能基礎》。Joey說,商湯后來涉獵教育也是受湯曉鷗的影響。

  今天,當噩耗傳來,幾乎整個中國AI圈都在悼念他們的湯老師。

  商湯CEO徐立在朋友圈向這位老師告別:

  徐立朋友圈

  昆侖萬維2050全球研究院院長顏水成在朋友圈深情悼念:

  顏水成朋友圈

  曾于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資深研究員,如今的HiDream.ai創始人梅濤,在朋友圈中表示:

  梅濤朋友圈

THE EN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刊載之目的為傳播更多信息,如內容不適請及時通知我們。

相關熱點

  1 分鐘,你可以做哪些事情?  或許你發個呆,1 分鐘就過去了,不過在互聯網上,1 分鐘可以發生非常多的事情。  網絡分析公司 Domo 近日發布第 11 年《Data Never Sleeps...
互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胡喆)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012年的324.7萬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萬人年,穩居世界首位。  這是記者15日從科技部在京發布的《中國科...
業界

相關推薦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