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自2018年以來,包括iPhone制造商富士康在內的蘋果供應商已投資160億美元,并不斷擴大計劃將制造業轉移或回流,以擺脫對中國大陸的過度依賴。
蘋果和大多數甚至所有以前完全依賴中國大陸的科技公司一直在努力擺脫這種依賴,部分原因是中美貿易關系持續緊張。至少就蘋果公司而言,中國大陸電力供應等問題致使該公司生產出現重大延誤。
投資銀行TD Cowen最新研究顯示,蘋果因中國大陸市場而蒙受的盈利損失相當大,部分原因是其供應商轉移或回流到其他國家/地區。
TD Cowen在報告中指出:自疫情開始以來的過去四年里,預估蘋果的收入受到了超過300億美元的影響。這是由于零部件供應、可用勞動力不足等因素造成生產中斷而蒙受的損失。
TD Cowen分析師表示:這對蘋果與188家主要供應商都造成了影響,這些風險在本質上是持續存在的,無法預知的環境災難也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監測因素。我們認為,目前的地理和勞動力供應多樣化可以大大減少未來生產中斷的影響,這在高峰時期使蘋果每季度的收入減少了40億至80億美元。
因此,回流是有成本的,TD Cowen估計,自2018年以來,蘋果的供應商已經花費了大約160億美元,將生產資產從中國大陸分散到印度、墨西哥、美國和越南。
報告繼續寫道:雖然供應商回流短期內確實會帶來更高的成本,但我們認為,一旦中國大陸以外的產能完全形成規模,產品成本將從長期來看得到好處。預計在蘋果看到完全的營運利潤率之前,還需要多年的時間,而較高的制造成本部分由蘋果承擔,盡管這一點在最近的利潤趨勢中尚未完全體現。
在分析了富士康等主要公司的超過1000份財務文件后,TD Cowen估計iPhone生產仍然受制于中國大陸,盡管印度集團塔塔電子有潛力成為未來的iPhone出口商。印度剛剛開始創建一個新的制造業中心,該國正迅速成為iPhone的最大消費國,這種本地生產不僅降低了配送物流成本,還提高了人們的負擔能力,因為進口關稅不適用。不過,iPhone的生產從中國大陸轉移出去的數量是有限的。
回流需要數年時間
TD Cowen表示:我們相信,印度工廠目前的產能可以支持2500萬臺左右的年產能。這將支持當地約1000萬部的需求,并可能占美國iPhone年需求的約20%(約占全球需求的30%)。相比之下,Mac和iPad憑借東南亞的新產能在回流市場取得了良好進展。我們對供應鏈的實地考察表明,越南近年來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電腦生產中心,Macbook、iPad和Apple Watch已經在當地生產。
TD Cowen指出,我們估計,越南的產能可以滿足美國Mac/iPad年需求的40%左右。盡管這是一個良好的進展,而且仍需要額外的產能來滿足美國的消費,但要實現回流,仍需要向非中國大陸供應商分散產能。
TD Cowen估計,一家公司建立一家新的制造工廠需要長達18個月的時間,而組織整個供應鏈還將需要更長時間。分析師們表示:如果連一個關鍵部件都不能在供應鏈降低風險的地區以外生產,那么回流就只能是部分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