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精品一区-日韩专区一区-亚洲小说欧美激情另类,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app麻豆,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鈉離子電池,正式“上車”|焦點分析

業界
TIME
2024-01-06 10:10
36氪
分享

  文 | 呂雅寧

  編輯 | 蘇建勛

  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再次邁出關鍵一步。

  2023年尾,鈉離子電池領域接連兩日傳來“上車”消息:

  2023年12月27日,中科海鈉宣布,公司與江淮釔為聯合推出的鈉電版花仙子電動車已于當日下線,預計2024年1月開始批量交付,這也是全球首款鈉離子電池量產車。

  2023年12月28日,孚能科技與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合作推出的首款鈉離子電池純電A00級車型,也正式下線。

  過去兩年中,全球鋰資源的持續緊缺與價格高企,讓鈉離子電池作為一種鋰電的替代選擇,快速收割了一波市場熱度。2023年更被業內稱作“鈉離子電池元年”,新興的鈉電企業頻獲融資,鋰電企業、整車廠也都相繼布局鈉離子電池領域。

  2023年2月,中科海鈉與思皓新能源聯合發布行業首臺鈉離子電池試驗車;3月,雅迪發布搭載鈉電池的兩輪車;4月,寧德時代宣布,其鈉離子電池將首發落地奇瑞車型。直到年底,鈉離子電池終于實現量產裝車。

  不到一年時間,鈉離子電池“上車”走完了試驗、驗證到首次量產的過程,可謂神速。

  但危機也相伴而生,隨著鋰價自去年下半年起大幅下跌,明顯削弱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使其在剛步入產業化前夜時就遇上一盆冷水。當產業化曙光遇上成本之爭,鈉離子電池何以分庭抗“鋰”?

  中科海鈉與江淮釔為聯合推出的鈉電版花仙子電動車。圖源:中科海鈉

風口上的鈉離子電池

  鈉離子與與鋰元素有著相似“出身”,屬于同一主族元素,因此具備相似的物理化學性質,在電池工作中均表現出“搖椅式”的電化學充放電行為。

  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的研發工作基本同時開始,均始于20世紀70年代。但當時受制于技術瓶頸以及性能差距,鈉離子電池長期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未能廣泛應用。

  自2021年開始,鋰價一路飆升,陪跑三十年的鈉離子電池終于走上臺前,迎來爆發期。

  從制造工藝角度看,鈉離子電池可以與鋰電池的生產設備、工藝兼容,鋰電池廠商可以通過切換產線快速布局產能。在鋰價持續攀升的態勢下,鈉離子電池成為鋰電池在某些場景下的替代方案。

  再者,相比于緊缺的鋰礦資源,全球鈉資源儲量更加豐富。我國鈉資源儲量也明顯占優勢,約為占據全球儲量的22%。再加上我國鋰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還非常高,出于不被“卡脖子”的戰略考慮,發展鈉電更是必要之舉。

  鈉離子電池工作原理。圖片來源:中科海鈉

  從電池性能本身來看,鈉離子電池的安全穩定性是其突出優勢。特別在高低溫性能方面,鈉離子電池的工作溫度范圍更廣,可以在-40℃到80℃的溫度區間正常工作,在-20℃的環境下容量保持率接近90%,優于鋰電池。

  同時,鈉離子電池的內阻比鋰離子電池高,在短路情況下瞬時發熱量少,溫升較低,熱失控溫度高于鋰電池,更不易產生起火、爆炸等安全隱患。

  2023年,鈉離子電池利好消息不斷。無論是傳統鋰電池廠商還是新興鋰電池廠商都相繼加大布局,鈉離子電池在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中消息不斷。

  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鵬輝能源、華洋股份、容百科技等電池廠商相繼推公布鈉離子電池以及電極材料規劃,并表示將致力于鈉電上下游的產業化。整車廠方面,比亞迪、江淮、江鈴、奇瑞等國內車企,以及多家海外車企,也均表示將在乘用車市場導入鈉離子電池。

  據高工產研統計,目前鈉離子電池產業鏈布局企業數量已超過100家。2023年至2025年,鈉離子電池企業有效產能將分別達到19GWh、25GWh、60GWh。

  2023年4月19日,上海車展,寧德時代展出鈉離子電池。圖源:視覺中國

  但鈉離子電池仍有核心短板,即能量密度。由于鈉離子的半徑比鋰離子大,相同質量下的鈉離子所蘊含能量相對較低,這使得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與鋰電相比有先天劣勢。這也決定了鈉電的應用領域,必然會先鎖定在“對能量密度要求較低”的場景中。

  此次全球首批下線的兩款鈉離子電池車,也均定位為低續航的短途車型。

  根據新聞資料,中科海鈉與江淮釔為聯合推出的鈉電版花仙子電動車,車型續航里程為252公里。孚能科技與江鈴集團推出的鈉離子電池純電A00級車型——江鈴易至EV3(青春版),續航里程為251公里。

  “鈉離子電池技術成熟后,肯定會分食掉磷酸鐵鋰市場中的一部分蛋糕,例如微型電動車這部分,未來將是鈉電的天下。” 真鋰研究創始人、總裁墨柯向36碳表示。

  在二輪車、三輪車領域,墨柯認為鈉離子電池將會搶走鉛酸電池的份額,因為在成本相當的情況下,鈉電能量密度比鉛酸電池更高,有望取代鉛酸電池。

  “鈉電成熟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鉛酸電池走到盡頭的時候。”墨柯說。

  另外,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領域也有用武之地。基于鈉離子電池優異的低溫效能、循環性能,未來在戶用儲能、工商業儲能等對安全性要求高的場景下,鈉離子電池也有望成為鋰電的重要補充。

鋰價暴跌之后,鈉電未火先衰?

  如果說鈉離子電池的興起,是乘了“鋰價瘋漲“的東風,那么如今鋰價暴跌,也必然會削減鈉離子電池的勢頭。

  2023年,碳酸鋰價格的全年跌幅超過80%,進而造成鋰電池電芯成本急劇下滑,這一波動幅度放在整個大宗商品市場中都尚屬罕見。

  1月4日,根據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電池級碳酸鋰的均價報10.1萬元/噸。而去年此時,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約在50萬元/噸。產能過剩局面下,鋰價下跌趨勢還將延續,直到建立新的供需平衡。

  跌跌不休的碳酸鋰價格,無疑給剛火起來的鈉離子電池帶來一記暴擊。

  “如果碳酸鋰價格達20萬元/噸時,鈉離子電池的邊際成本可領先24%左右;如果碳酸鋰價格下探到10萬元/噸時,鈉離子電池的邊際成本領先12%左右;而如果碳酸鋰價格回歸到5萬元/噸,鈉離子電池僅領先約5%的邊際成本。” 浙江青鈉董事長王子煊在2023年4月召開的高工鈉電峰會上表示。

  在鋰價占據高位的前兩年,鈉離子電池作為緩解“鋰價成本焦慮”的新技術,迅速成為“香餑餑”。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鋰價快速下跌時,鈉電的成本優勢則不再明顯。

  “到了今年,明顯感到鈉離子電池的討論熱度降了些,主要是鋰價跌得太狠了。”一位業內人士向36碳表示。

  近兩年的碳酸鋰價格走勢圖。圖源:上海有色網

  1月4日,六氟磷酸鋰行業龍頭多氟多就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已完成鈉離子電池研發體系的搭建,并建設了鈉離子電池中試產線。目前碳酸鋰大幅下跌導致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減弱,公司推遲了商業化生產的進度,但研發和降本仍在全力推進。

  上海有色網鈉電分析師黃夢丹預測,由于鋰價大幅下跌,今年鈉電企業的實際產量可能會比規劃中少,市場預期會相對更謹慎。但從長期看,結合鋰鈉差異化競爭、宏觀戰略考慮等因素,鈉離子電池仍有極大市場空間,量產趨勢肯定是不會變的。

  當前鈉離子電池仍處于研發向產業化過渡的階段。盡管鈉電可以兼容使用鋰電生產設備,但產業尚未形成健全的供應鏈。特別是電池材料體系,還尚未取得行業共識,各廠商在技術路徑的選擇中也是百家爭鳴。

  黃夢丹告訴36碳,目前鈉離子電池還未形成穩定的工藝路線和原材料選擇,正極材料以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普魯士藍(白)類化合物、聚陰離子化合物三種主流路線,負極材料以硬碳為主。不同材料體系下,不同鈉電企業的產品也會有性能差異。各家仍處于各自探索階段,都在尋找一條最優路線。

  墨柯也認為,鈉離子電池實現量產的主要突破點是在材料體系。特別是以硬碳為主的電池負極材料,鈉電與鋰電交集不多,基本都需要重新開發。

  “鈉電負極材料目前受到無主流碳源原料的限制。如今行業內較成熟的是采用生物質碳作為負極材料,例如秸稈、椰殼等。但若要大規模應用時,這些生物質原料的來源、成本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他說。

  另外,能量密度低仍是鈉電需要突破的難點。雖然鈉離子電池可以優先攻下能量密度要求較低的場景。但對于任何電池技術來說,若要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提升能量密度肯定是必須要做的事。

  當來自外部鋰價的助推力明顯減弱,未來將是考驗鈉電產品力的時刻。這也倒逼鈉電玩家們加快內部的技術迭代與驗證,以求在鈉電市場格局形成前占得先機。

  “未來兩年仍是鋰價的低價周期,鈉離子電池基本不會取得成本優勢。但就電池技術本身,這兩年正是鈉電的發展窗口期,也就是練‘內功’的階段。企業需把握這兩年時間把技術成熟度做上去,把成本降下來,同時還要做好市場驗證工作。等到鋰價走入下一個上升周期時,就是鈉電騰飛之時。”墨柯說。

THE EN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刊載之目的為傳播更多信息,如內容不適請及時通知我們。

相關熱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并明確了一...
業界
  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太陽能電池全球專利申請量為12.64萬件,全球排名第一,具備較強的創新實力。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專利...
互聯網

相關推薦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