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精品一区-日韩专区一区-亚洲小说欧美激情另类,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app麻豆,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11名學生決定舉報導師:做一件「蠢」但正確的事

業界
TIME
2024-02-16 10:10
36氪
分享

  1月16日,華中農業大學11名學生實名聯合舉報導師學術造假,長達125頁的PDF舉報文件和印有手印的舉報信在互聯網上瘋傳。

  他們列舉了導師黃飛若“學術造假、打壓學生、克扣學生勞務費、教材編寫造假”等問題,希望相關部門對造假行為徹查和嚴肅處理。而這位導師不僅是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主任,還曾主持“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個重點科研項目。黃飛若的科研以“山竹醇”聞名,在知網搜索“山竹醇”關鍵詞,幾乎都來自于黃飛若的指導。在校內,許多學生因其學界名譽地位選擇他為導師。

  這并不是一次有把握的戰斗,11名同學中,有研究生也有碩博連讀的同學,他們中許多人面臨著畢業,在榮譽加身、地位權威的導師面前,他們無疑是弱勢的,在舉報信里,他們寫道,“雖螳臂當車吾亦往矣”、“以微薄的吶喊聲來蚍蜉撼樹吧”。

  一名舉報同學告訴“后浪研究所”,這是“走投無路”的決定。如果不造假就沒有辦法完成論文,但他們希望“清白地畢業”。12月初,他們默契地確認彼此的想法,決定舉報,瞄準那些數據有問題的文獻,逐字逐圖尋找造假痕跡,分頭撰寫不同方向的指控,一個月的時間形成了論文格式詳細的125頁的舉報文獻。

  在互聯網潮水般的支持和“勇敢”的夸贊背后,是師生權力不對等下,維權發聲的艱難與風險。

  舉報發出后的第三天,黃飛若對稱媒體辯駁稱,“學生的舉報全部不實”,以及“有個學生帶頭,他威脅別人”。

  1月19日凌晨,華中農業大學發布通報,“初步認定黃某某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停止其校內所有職務和工作,組建導師組全面負責該課題組研究生培養工作”。學校表示,堅持對學術不端和師德失范零容忍,將進一步對舉報問題進行全面調查,根據最終調查結論依規依紀處理。而這11名同學都被重新分配了導師,將重啟自己的學業,有4名同學的論文受到影響,會延期畢業。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相對滿意的結果,但他們還在等待近一步的處理,“我鼓勵大家都勇敢發聲去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一名舉報同學說。

  事發半個月后,風波暫息,11名同學整理好了情緒和學業,在一個夜晚,四名成員聚在曾經“密謀大事”的自習室,向后浪研究所講述了舉報的經過,以及他們去完成這件“蠢而正確的事情”的決心。

“公開的秘密”

  按計劃,在華中農業大學讀動物營養系的研二學生曉宇,應該在2024年6月畢業。她的論文已經開題,中期材料需要在豬身上做一批實驗,11月,導師黃飛若告訴她已經找到了專業的公司檢測,并說很快就有結果。但她對具體的檢測機構和地點一無所知。

  這在黃飛若的課題組是極為常見,甚至可以說,他的學生都是這樣過來的。

  和其他能夠親自參與實驗、知曉檢測細節的課題組不同,導師從不讓他們接觸具體的過程和信息,在收到同學們的實驗設計后,黃飛若會在幾天內甚至一個月后冷不丁地拿出一堆數據。

  碩博連讀的洛洛5年前成為黃飛若的學生,她在開題以后才發現這里“很奇怪,和別的實驗室不太一樣”,跟其他實驗室從早忙到的同學比起來,身邊的同門十分清閑,大家一般坐在自習室看文獻或者自習,沒有人動手,但竟然一直有文章發表。

  2022 年及以前課題組的實驗室和自習室

  在那份長達125頁的舉報材料里,他們提到,在2022年之前,只有一間20平米的自習室,里面有一間4平米的細胞間,幾乎沒有實驗設備,試劑和耗材也是多年以前的。即便是2022年搬到了新的實驗樓里,他們還是沒有基本的實驗儀器,很多時候都要去借其他實驗室的設備。

  對于動物營養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實驗是研究成立的關鍵,沒有數據就無法完成論文。

  在黃飛若說實驗開始的一周后,他卻告訴曉宇,用于實驗的“560頭豬全死光了”——這意味著曉宇沒有辦法得到這部分數據。

  為什么會全死光?曉宇不敢問,問了也不會有結果,黃總會以各種原由來阻撓學生對實驗的詢問,也不會告訴他們任何實驗的細節。有人想去看實驗,如果對方是女生,他就會說“不方便”、“給你們省事”、“這是為了你們好”等。但最后給出的結果,又明顯能看出是假的。

  無奈之下,曉宇只好用之前的數據填補了漏洞。

  在黃飛若的課題組,學術造假幾乎是一件“公開的秘密”。

  洛洛第一次做導師指定的課題就發現了端倪。她的設計是某一個時間飼喂混合了飼料添加劑(山竹醇)的飼糧,以改善動物的生產性能,但對方給過來的數據卻是在沒有飼喂的情況下就數據發生了變化,這讓她覺得很離譜。

  舉報材料提到,在鼠身上做的實驗結果和豬身上的結果雷同

  在向負責課題的博士后提出質疑之后,對方淡然地告訴她,直接把數據修改就好,而在場的導師默許了一切。在學生們的講述里,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

  去年,曉宇做實驗的“560頭豬”成為了課題組成員的一個玩笑梗,但沒有消解掉他們對于學業的焦慮。

  “我退學也不是,畢業也不是,每天都十分焦灼”,陳然的失眠嚴重了起來。

  陳然是動物營養系的研二學生,和曉宇一樣,去年下半年,陳然感到自己的畢業論文有問題了,她的論文需要在畜養的動物身上做實驗,這樣的實驗校內沒有條件,只能依靠導師的資源。在完成了文獻綜述和材料方法的寫作后,她開始等待對方反饋的數據。

  在這段時間,陳然開始留心其他同門同學的課題,要么是指標跟設計完全不符,要么是結果不符合常識——從專業的角度能明顯判斷出,這些數據都是假的。陳然敏感地意識到,自己也不能幸免,“要帶著假的東西畢業了”,舉報的想法強烈地涌上心頭。

  和陳然一樣,課題組的其他成員也被這種痛苦包裹。一位同學在社交媒體上更具體地寫下感受:“尤其是在給家人打電話時,他們詢問我在學校每天做些什么實驗,我不知如何作答。我明白他們關心我,想了解我的學習生活,但越是了解他們的關心和期望,我越感到內疚和羞愧。明明我是努力考取研究生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明明我是一個懷抱理想和抱負的年輕人,明明我想要用專業知識為國家的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這位同學還提到,自己來自于鄉村,歷盡艱辛才考研來到這所學校。課題組還有許多有相似背景的學生。在他們本來的想象中,考上研究生,就能夠認真地做科研,學到知識,改變自身的命運。

  所以,他們一開始,選擇了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主任、曾主持國家多項重點科技項目的黃飛若為導師。

  在知網搜索“山竹醇”,相關碩士論文基本都由黃飛若指導

  據了解,黃飛若以其招牌植物提取物——“山竹醇”(英文名為 Garcinol)而聞名, 撐起了其發表論文的半壁江山,得以被稱為 “植物提取大師”或 “表觀遺傳學專家”。

  洛洛本科時上過幾次黃飛若的實驗課,那時候她對這位老師的印象是“幽默風趣,喜歡說些與上課無關的事情”,而且,他會在上課時提到自己與企業老總的關系,畢業學生都有高薪資,再加上這位導師在學院網站上榮譽頗多,洛洛說,“大家感覺跟著他很有前途”。

  但在進入實驗室后他們才發現,努力考研的結果,竟是邁入“深淵”。

  2023年下半年,同學們手上都有需要試驗的論文課題,每個人都面臨著不“造假”就沒有成果的困局,“我們逐漸就認識到了,你不可能在這里清清白白地畢業了,你多么想做實驗,你也沒有辦法做了。”

  “正是因為要畢業了,隨著畢業的日期一天天將近,舉報的心情更加強烈。”雖然各自處境不同,但其他同門也有了同樣的心思。

  曉宇在一次工作中偶然得知2024年黃飛若會再招收兩個推免生,“這可怎么辦呢?本來就是非常優秀的學子,他們來到這里不覺得很可惜嗎?”

  不能再讓他禍害其他學生了,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共同想法。

“下面的人”

  “我們沒有反抗的能力,學生處于一個比較弱勢的地位?!甭迓逭f,一開始會有同學對導師提出異議,想要知道外檢實驗的細節,或者自己找課題做,但怎么反駁他都不會接受。

  同學們不是沒想過其他辦法——跟學校反映?如果沒有證據,很難有回應;想換導師,也得經過他本人同意。

  最關鍵的,這個人手上掌握著學生們的命運,能否畢業,最后還要過他這關。甚至做畢業論文的實驗數據,都必須要依靠他所謂的“資源”。

  圖源視覺中國

  他們想了許多自救的辦法,陳然請求室友在有實驗需要幫手的時候叫上自己,幾個同學在同門博士生張黎的幫助下還發了幾篇綜述性的論文,這樣至少不會讓簡歷空空蕩蕩。

  學生們在舉報材料中指出,除學術造假以外,黃飛若還存在操縱同行評審、克扣學生勞務費、教學不端、打壓學生等行為。

  陳然有讀博的計劃,但不想再做黃飛若的學生了,事情被黃知道后,在一次匯報會上,黃故意針對陳然,批評了20多分鐘。“年年有人排隊讀我的博士,每年申博時期找我的人很多,每天都要清理郵件”、“外面的人搶著想來讀博,自己的人有機會還不知道珍惜”等等。在此之后,陳然一如既往地進行匯報,卻成了黃口中“散漫的人”。

  同學們還經常在組會上被打壓,還沒匯報完就被他打斷,“全錯”,“什么都不懂”。此外,他稱呼學生為“下面的人”,這讓學生覺得很受侮辱。

  而這樣的導師還很愛在組會上強調,“我最看中學術道德”。

  2023年,有學生舉報導師的新聞發生,黃飛若借機在組會上“威脅”學生,“不要在網絡上發表任何言論”、 “我背后有學校年薪 50 萬的專業律師團隊”,她們將這個行為解讀為“虛張聲勢的警告”,同學們覺得他是心虛了。

  2023年冬天,一股隱秘的、藏不住的心思在學生們之間流動。

  在那間既是實驗室又是自習室的房間里,小范圍的吐槽時有發生,即將畢業的同學擔憂論文蒙上污點,未畢業的同學也厭倦了在課題中摻假的行為。

  他們識別到共同的意圖,披露造假數據、“舉報”的想法迅速得到了眾人的支持。

  并不像網上猜測的那樣有人帶頭,洛洛說,“這是一個心領神會、水到渠成的過程,是大家共同的決定”。于是,在同門學生里,除去另外兩個長住校外的同學,兩位不愿參與的同學,11個人的共同體悄悄形成了。

  12月初,他們打算先把已發表的論文收集起來,找到那些有問題的數據,逐個對比分析,當成有力的證據。另外的板塊就交給熟悉的同學,負責報銷的同學,就找發票的漏洞,編寫教材的同學就寫教材的造假過程。

  一個月過去,整理的資料摞起來半身高。

“開弓沒有回頭箭”

  在這一個月當中,他們還跟導師黃飛若保持著正常的交流,按時參加兩周一次的組會。洛洛說,瞞住他并不是一件難事,因為導師平時跟他們的交流很少,也并不關心同學們的動態。

  他們很低調,白天會忙各自的事情,到了晚上才會聚在一起討論材料,大概一周三次。到了后期整合材料的時候,他們最晚忙到了凌晨三點。

  洛洛否認了網上有主筆的猜測,整個舉報信拆分成好幾個部分,由不同的人撰寫,只是“統一了風格,要以公正的口吻去寫,不能太情緒化?!?/p>

  使用的每一個字眼都經過了仔細的考慮,在前幾版的舉報材料里,他們用“PUA”這個詞語來形容導師對她們的批評和不尊重,但考慮到對PUA的定義太過復雜,他們改成了更保守的“打壓”。

  圖源視覺中國

  為了避免被人知道,他們還克制了自己在公共場合的用語,禁止提到“舉報”一詞,同一個自習室的同學只以為他們在討論文獻和數據。

  整個過程隱秘而緊張,但一個月的時間里,11個人并沒有動搖過。洛洛說,“開弓沒有回頭箭,大家既然決定了就不會打退堂鼓,不會臨陣退縮?!?/p>

  1月16日,他們花了一個早上的時間,每個人過手檢查了一遍舉報材料全文,下午敲響學院辦公室門前,還特意去自習室把重要的電腦和個人資料拿回了宿舍,這是一種決裂的象征,以避免碰到導師產生正面沖突。

  下午,11個人整齊地站在學術道德辦公室,一位同學代表他們正式開口,念了舉報信的標題,“我們聯合舉報黃某若……”陳然抓緊了旁邊同學的手,她們互相挽在一起,給彼此一些支撐;曉宇說自己當時腦子是空的,她唯一緊張的是接下來對面會如何反應。

  但在決定舉報之前,每個人都有考量。

  圖源視覺中國

  代價太大了。他們設想了最壞的情況,“舉報失敗,日后還要當他的學生”甚至是“被處分、丟學位”。

  課題組的大師兄、2024年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張黎在微博里寫道,“六年的時間很可能就白白浪費了,只能跟本科階段在三教四教樓道里背書的自己說聲對不起了?!彼谴T博連讀,一旦無法畢業,意味著他只能拿著六年前的本科學歷找工作。

  張黎的朋友反對和勸阻他,“都快要畢業,忍一忍就過去了”但他自始至終都沒有退步,“我想法很簡單,一是我不想靠學術造假來畢業,二是我不想有更多受害者?!?/p>

  陳然補充說,黃飛若造假的手段太過低劣,會被人發現舉報只是時間的問題,“我不想以后自己的論文在那個(被人舉報的)PDF里”。

  在許多網友看來,舉報行為卻有些愚蠢,此前學生舉報的案例大多石沉大海,他們認為學校無法給出公正的處理,擔心他們會被看做鬧事者,甚至被打擊報復,毀掉前程。許多人留言,“如果是我,不敢這樣做?!?/p>

  但這些年輕的學生在決定收集資料、寫舉報材料后,再顧不上計算未來的風險,沒有過多的糾結,而是一心一意地想要完成這件事。

  當然,他們還是存了勝利的希望,團隊里許多成員認為學校不會讓他們畢不了業的,像舉報材料里寫的那樣,“我們堅信,無論是網友還是學校、學院都會站在正義的一方?!?/p>

  為了引起更多關注,舉報當天,11個同學也將這封舉報信和材料發到了抖音、快手、微博等等平臺,也在各種群里求轉發。

  事情發酵得很快,接到舉報后,學院把同學們安置到了一間會議室開始調查具體的情況,互聯網上立刻有了熱搜話題。

  當天晚上,黃飛若也出現在了他們的會議室。據張黎回憶,他表現得非常從容,還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訴同學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我們一起把事情解決好?!?/p>

  從那之后,他們就再也沒有見到黃飛若。

  相關話題詞最高排在新浪微博熱搜榜第一位

  當晚,學院就發布了情況說明,成立工作專班,啟動調查程序。11個人都睡得很晚,他們在小群里討論了很久,既為導師當晚的舉動感到迷惑,也為調查結果感到緊張,也在關注網友的評論,輿論幾乎都是偏向和同情學生們的,這些支持給了他們很大力量。

  1月17日,相關話題詞登上熱搜第一,“一共50個熱搜位,我們上了好多個”,同學們意識到這件事情真的被關注到了,流量從四面八方涌過來。

  有同學哭了,這一段時間承受了太大壓力,輿論的支持讓他們感覺不再勢單力薄,如同他們在PDF的致謝頁里寫的那樣,“感謝不改初心勇敢發聲的自己,感謝茫茫人海愿意伸以援手的你”,許多尚在學校的學生,自發地刷話題,造熱度,他們說,“畢竟我也是你們致謝里的一份子”。

  近年來,高校師生關系備受關注,屢有導師打壓、壓榨學生的新聞發生。在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發聲維權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我真的覺得我們之中每一個人都很勇敢。”洛洛說。

  許多網友在張黎的微博下評論支持

  在許多人眼中,這11個同學優秀、乖巧,很難想象他們能夠以如此冒險的方式反抗導師,陳然說,許多認識的朋友甚至都不敢相信。

  “是因為你們做了一件看起來很叛逆的事情嗎?”

  “這是叛逆嗎?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睆埨璺瘩g道。

旋渦與尚未結束的

  1月23日,舉報事件已過去一周,張黎在微博上寫了這樣一句話,“對我們來說,這就是我們平凡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p>

  面對流量洶涌,11人開心不起來,“雖然引起了關注,但我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結果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陳然說。

  那份全網可見的舉報材料,一一寫清了他們每個人的名字,“實名”讓她們在網絡空間徹底暴露。

  實名制舉報這件事,她們也有自己的考慮,為了讓這份材料更有分量,她們必須要這樣做。洛洛說,“很多匿名的消息,可能網友們不知道他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如果我們實名舉報的話,我們是為我們所發的東西負責的。”

  但他們畢竟涉世未深,同樣害怕人肉和騷擾。在上熱搜之后,曉宇擔心這件事會影響到家人,主動給父親打了個電話,讓他不要相信其他人的電話,有什么事她會主動聯系。也是直到這時,對方才知道原來女兒發生了這么大的事情。

  家長們總是擔心的。陳然的家長也是在“舉報”發生之后知道的,但他們持有悲觀的態度,“太冒險了”,害怕她因此得罪導師,無法畢業。

  她一向報喜不報憂,并沒有透露過在學校的情況,直到這時她向父母講述了自己在課題組的遭遇,父母才理解了孩子的行為。

  因為擔心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那個周末,團隊有了小分歧。有同學認為還是希望接觸媒體擴大影響力,多數人決定不再接受采訪了,他們拉了一個近70人的媒體群,一直接電話讓她們倍感疲憊,“流量是把雙刃劍,同學們還是擔心對以后有影響”,洛洛說。

  不過,預計中的腥風血雨并沒有發生,除了張黎被翻出了一些個人隱私以外,其他同學都沒有受到網絡暴力的影響,他們得到了來自網友和學校的支持。

  1月19日凌晨,華中農業大學發布通報,初步認定黃某某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停止其校內所有職務和工作,組建導師組全面負責該課題組研究生培養工作。

  華中農業大學發布的情況通報

  學校為十一位同學重新安排了導師組,他們需要重新選擇老師、開題,重啟自己的學業和科研。包括張黎在內,有四個同學今年的畢業被耽誤,需要延期畢業。

  “能在2026年畢業都算好的了”,張黎說。

  這在他們看來已經算是很好的結果了。但戰斗還沒有結束。

  目前學校只是發布了初步通告,他們還在關注導師的處理結果,“這個結果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曉宇說。

  張黎希望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結果,“華中農業大學是學術不端零容忍的學校,既然是零容忍,我們相信學校會按照零容忍的標準來進行處理。”

  關于黃飛若最終的去向,所有人都還在等。

  (除黃飛若、張黎外,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其他人物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邱瑜敏、巴芮,36氪經授權發布。

THE EN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刊載之目的為傳播更多信息,如內容不適請及時通知我們。

相關熱點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科學家們正在研制一種新型的癌癥疫苗,該疫苗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問世。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因為癌癥疫苗是抗擊癌癥的重要手段...
互聯網
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正加速落地見效。目前,多數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提出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并推送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積極響應,有效對接項目名單,已...
產經

相關推薦

1
3